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画纸到飞天,他们现场见证自己设计的标识随神舟二十一号远征星河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游新闻 时间:2025-11-01 16:13:18


标识设计者之一顾欣在现场。

漆黑的夜空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伴随着远处火箭点火带来的轰鸣声,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董恬和顾欣心里的激动也达到了顶点——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飞天,由他们二人共同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也随之正式开启了激动人心的太空之旅。

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者,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顾欣、2024级设计学研究生董恬是受邀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观摩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的。在现场,他们亲眼见证了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穿着印有自己设计标识的宇航服飞向太空。这也是继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之后,中国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第二次由来自重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设计师设计。


标识设计者董恬在现场。

亲临现场直击的顾欣教授这样激动地告诉记者,“发射的指令声响起后,火箭伴随着剧烈的轰鸣声腾空而起,现场也爆发出阵阵惊叹!由川美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发射任务标识,终于伴随着三名航天员升上天空,我们期待这次航天任务圆满成功,英雄早日凯旋!”

“心潮澎湃,倍感荣光!”董恬首先用了这样8个字来形容自己亲历火箭发射震撼现场的激动心情。董恬说,很感谢本次标识征集活动,让我们的设计能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一同远征星河。她表示,这份殊荣也将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创作中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为创作导向,用更多优秀作品回报时代。


川美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据介绍,本次由顾欣和董恬共同带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的主要元素由航天员头盔、天文仪双圆环、地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中国空间站组成。整体采用轴对称构图,将焦点汇聚于视觉中线,自上而下串联各核心元素,观看视线流畅自然。

标识的头盔为球形设计,在顶部镌刻“2025”,彰显任务年份。面窗上方,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于星光中成功对接,组合体下方映照祖国大地,寓意家国情怀。环绕头盔的两圆环,既似古代天仪,又象征宇宙星体,传递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永恒追求。标识简洁而富有深意,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航天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永恒探索精神。


顾欣和董恬在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航天标识设计其实包含多个任务。由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段胜峰牵头,多名师生团队参与,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创作与多轮打磨,产出并投稿了80余件作品,共计4件作品入围网络投票环节。

在标识创作过程中,川美师生在系统调研国内外以往载人航天任务标识设计的基础上,产出了多件优秀作品。其中,由孔焱冰同学与向海涛教授共同设计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周子涵同学与向海涛教授共同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黄湲媛同学与顾欣教授共同设计的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成功入围官方组织的网络投票环节,并获得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颁发的纪念证书。最终董恬同学与顾欣教授一同完成的设计作品,被正式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身上带有飞行任务标识的航天员 图/新华社

四川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以国家航天工程需求为导向,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通过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打造了“命题里有国家、画笔里有使命”的卓越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接下来,学校也将继续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用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力量,为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除署名外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