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机器怎么炒出“锅气”?锅圈炒菜机器人探索智能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中新经纬 时间:2025-11-02 18:12:27

  中新经纬11月2日电 在餐饮业迈向智能化、标准化的浪潮中,锅圈食品(02517.HK)携手熊喵大师联合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在成都正式亮相。作为锅圈“社区中央厨房”战略的重要延伸项目——“锅圈小炒”的核心设备,该产品以数字化技术探索破解中餐标准化,引发业内关注。

  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熊喵大师总部,一台智能炒菜机仅用三分钟就完成了川味小炒肉的烹饪。设备自动投料、精准控温,炒制过程稳定高效。


活动现场图

  “我们正在把‘锅气’变成可计算的温度曲线。”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介绍,炒菜机通过AI算法与PID控温系统,能够实时感知油温、火候和翻炒频率,实现中餐烹饪的数字化复刻。“炒菜不再是凭经验,而是凭数据。”

  黄天勇表示,该设备目前已录入上百道中式菜品数据模型,系统可根据不同菜品自动匹配温度、时长与翻炒节奏,确保在全国不同地区都能实现同样的地道口味。

  锅圈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锅圈小炒是锅圈 “社区中央厨房”战略的进一步落地。“我们希望用智能化手段让中餐到家在社区场景进一步提效,让更多家庭下班后不用做饭,也能三分钟吃上热菜热饭。”

  锅圈小炒通过“智能炒菜机+标准化供应链”模式,进一步打通了中餐的标准化环节。锅圈在全国已布局7家自有工厂,19个数字化仓储中心以及上百家长期合作的高标准供应商,可为设备提供净菜、复合调味料及冷链配送支持。目前,锅圈小炒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首家样板店预计于2026年初在郑州开业,主要面向社区、家庭及外卖消费场景。

  此前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锅圈董事长杨明超曾提到:“中餐标准化的关键在于锅气与效率的平衡。锅圈小炒要做的,是让人间烟火与工业精度共存,用技术重塑中国人的一日三餐。”

  业内人士认为,炒菜机器人可显著降低门店对人工的依赖,减少培训成本,并提升出餐效率。中餐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味道的不确定性和人工成本的不稳定。锅圈通过供应链和算法结合,为中餐标准化提供了一个现实模板。


活动现场图

  据了解,锅圈小炒门店未来将以外卖和自提为主,不设堂食空间从而提升坪效。由于智能设备可实现高效周转,其菜品价格预计将比同类餐厅低30%-50%,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餐的未来一定是人机协同的未来。”黄天勇说,“算法让机器理解锅气,供应链让食材更稳定,两者结合,就是中餐标准化的起点。”(中新经纬APP)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