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要打通哪些堵点?专访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胡国栋丨聚焦国常会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1-02 20:06:34

聚焦·背景

10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会议要求,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聚焦·嘉宾



胡国栋,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赛迪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与智能系统测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近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到要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以近年来颇受热捧的具身智能产业和低空经济产业为例,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成本较高,没有刚性应用需求很难吸引消费者。业界认为,如果有明确的细分应用前景,加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则更容易形成产业规模。相应地,技术创新步伐自然会加快。

在胡国栋看来,站在制造强国建设的新起点,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需要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工程等重点工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注重供需对接

布局一批面向产业前沿的场景

场景应用是连接供给侧技术与需求侧拉动的重要纽带,新场景能否大规模应用关乎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再到产生效益并驱动更多技术突破的良性循环是否畅通。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人形机器人模拟在酒店大堂的应用场景。图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

胡国栋以近年火热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举例称,该产业正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一是产品成熟度较低,生产制造与维护成本高,距离产业化较远;二是高价值应用场景有局限,商业化落地较难。

如何面向产业发展前沿,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以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机构正在挖掘布局一批拥有高价值应用场景的新赛道、新场景。

日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举行。这场运动会不仅是人形机器人的竞技场,更是诸多最新技术走向场景应用的试验田。作为本届运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赛迪研究院依托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在场景设计及供需对接等方面做了不少规划工作。

在设计场景赛训练场环境环节,赛迪研究院机器人检测实验室设计了工厂物料搬运、医院药品分拣、酒店清洁服务等具体场景,可以充分检验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酒店清洁赛事中,参赛机器人选手需要从起点出发,推下门把手进入房内,尽可能多且尽可能快地将散布在家具上的矿泉水瓶、一次性饭盒、易拉罐等垃圾扔进垃圾桶内。

在胡国栋看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落地,关键在拓展“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针对拓展应用场景,工信部明确了人形机器人的三类方向,分别是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其中,特种领域如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场景;制造业典型场景如3C、汽车等行业;民生及重点行业如医疗、家政等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都要摸准解决需求痛点的应用场景,要充分发挥场景应用的牵引作用。”


2025年,9月29日,国内首款载客运输eVTOL在四川成都正式下线。图据新华社

形成产研闭环

硬件建设与软件支撑并重

技术突破需要在落地场景规模化应用,而场景落地需要创新生态。

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万亿级产业赛道。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低空经济商业化路径呈现“非城市场景以刚需优先,城市场景先行先试,后期全域融合”的特点。

胡国栋表示,低空应用场景、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领域,比如空域管理和起降站点配套不足,也表现为公众对低空应用场景理解有限,接受度低抑制市场推广进程。

在胡国栋看来,应支持在电子、汽车、机械、医药等行业开放智能排产、人机协同、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推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此外,还要积极培育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全要素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胡国栋认为,作为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中试验证平台在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将中试平台的优势充分调动、利用起来,在产品上市前更好研判产品卖点、可靠性和市场潜力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在胡国栋看来,硬件建设是基础,包括支撑新场景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算力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另一方面,软件支撑也是难点痛点。很多新技术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并非技术不成熟,而是软件支撑不完善。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软硬兼施”。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