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上午,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港澳广深四城同步举行,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每棒跑动50至100米。
作为“深圳智造”的代表,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无需技术人员陪跑,奔跑步伐稳健、动作自然。这是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与并独立完成火炬传递。
“夸父”能以稳健步伐奔跑百米、单臂负载1.6公斤火炬并精准完成交接动作,背后是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算法、复杂环境适应等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
更令人惊叹的是,“夸父”并未为此次任务进行硬件改造,其形态与日常应用版本完全一致。通过多次实地测试,“夸父”证明了人形机器人的场景泛化价值。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社会,从功能专用迈向通用服务。
“夸父”的身影并不孤单,人们注意到,除了机器人,机器狗也“现身”火炬传递现场,将全运会吉祥物交给火炬手。而在前8棒火炬手完成传递后,小马智行无人驾驶(Robotaxi)载着火种灯与火种守护人,最终抵达广东体育馆,完成了全运会史上首次无人驾驶车火种传递任务。
机器人、机器狗、无人车的这次集中亮相绝非偶然。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完备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链,集聚相关企业超10万家,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集群。有关部门披露,今年上半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出口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全国占比达32.3%,也就是说,全国每出口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是大湾区内地九市制造。
“夸父”们的出圈,背后是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多年深耕的厚积薄发,这份厚度源于政策体系的精准托举。
众所周知,广东的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电子信息、家电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到来,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迎来了全新机遇。
一方面,在机电技术方面,长期的产业沉淀让广东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在数智技术领域,广东同样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广州、深圳等地身为科技创新前沿,汇聚了大量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这都是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独特优势。
具备优势,还要善于发挥优势。
近年来,在《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赋能下,广东构建起了全周期的产业支持体系,其核心在于打通“政策-平台-场景”的创新链条。
尤为可贵的是,广东并未局限于单项技术突破,而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领域广泛开放场景,鼓励企业“揭榜挂帅”。
广东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其核心在于,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支持方面的引导功能;二是坚持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相结合,以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以技术突破拓展应用空间;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火种不会熄灭,创新也永不止步。
“夸父”奔跑的背影,代表着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奋进的姿态。从全运赛场的惊艳亮相到千行百业的逐步渗透,重新定义未来生活,带给大家更多惊喜,相信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精彩故事还将持续书写。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