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决战港交所,量贩零食的“攻城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投资者网 时间:2025-11-03 11:57:40
10月28日,在失效的第一时间,鸣鸣很忙向港交所提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材料。

《投资者网》韩宜珈

10月28日,在失效的第一时间,鸣鸣很忙向港交所提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材料。

而在不久前的9月,好想来的母公司万辰集团也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冲击A+H。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在2024年的GMV人民币为555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产品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同时,鸣鸣很忙也是首个突破2万家店的零食量贩品牌;而万辰集团凭借更高的毛利率和单点利润,展现了更健康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万辰集团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453.95%,增长势头强劲。

两家量贩零食的头部企业,双双发力港交所,背后是量贩零食行业新的攻城战。在经历疯狂扩张后,这两家企业都亟待借助资本力量穿越行业拐点,争夺最后的入场券。

量贩零食的狂飙节奏

过去几年,量贩零食行业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万得数据统计,2024年量贩零食市场规模达1046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48%,延续着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6137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速为36.5%,仍为零售业增长最快赛道之一。

门店数更是一路狂飙,全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从2020年底约1800家,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3.8万余家,预计2025年将突破4.5万家。其中,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两大巨头门店总数合计占全行业78.5%,形成双寡头格局。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在2023年合并而成,合并后,呈现了迅猛的增长势头。公司的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已达281.2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10.34亿元。

门店方面,截至2025年6月,其门店总数达到16783家;到2025年9月,更是成为行业首家门店数突破20000家的企业。

而万辰集团,最初以食用菌业务为主,在2022年通过并购强势切入量贩零食赛道,并整合旗下品牌为好想来。得益于赛道的及时转换,公司的营收从2022年的5.49亿元暴增至2024年的323.29亿元,增幅惊人。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25.8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9.22亿元,也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

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万辰集团如今的门店数从2022年末的232家急速扩张至2025年6月30日的15,365家。

这种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供应链效率的极致打磨。

现下,消费者行为向高质价比的深度迁移,正重塑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竞争格局与价值逻辑。2024年,超过58.5%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更关注质价比而非传统性价比,这一趋势并非短期波动,而是消费理性化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下的系统性表达。

在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量贩零食店以低价高质精准匹配了大众对高性价比零食的需求。同时对下沉市场的深度把握,让量贩零食以农场包围城市的节奏迅速占领市场。

港股第一股的争夺

鸣鸣很忙凭借覆盖全国28个省份、1327个县的庞大门店网络,构建了当前量贩零食行业中领先的市场地位,其在县域市场的深度渗透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门店总数已达16783家,覆盖中国所有县级城市,其中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县域市场覆盖率高达66%,这一密度远超传统零售品牌,形成对下沉消费场景的有力覆盖。

而从数据来看,2024年县域会员为鸣鸣很忙贡献了65%的GMV,验证了下沉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北方市场的门店密度仍相对较低,为未来持续扩张预留了巨大空间。

不仅如此,想要维持低价高质的购物体验,就少不了对供应链效率的极致追求。头部企业通过直接与生产厂家对接,砍掉了传统多层分销环节,从根源上降低了成本。

鸣鸣很忙以高周转、低毛利、强供应链为核心逻辑,构建了量贩零食模式的经营模型。公司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实现厂商直供与总仓对总仓采购,将供应链层级压缩至三级以内,显著降低中间加价率,使终端售价较线下超市同类产品低约25%,从而在县域及下沉市场形成显著价格优势。

这些努力呈现在周转天数上,让鸣鸣很忙的存货周转天数在2025年上半年仅为11.7天,资金使用效率极高。

而万辰集团与日日顺、京东等物流企业合作,投入研发智能仓储系统。供应链响应速度压缩至24小时;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12天;物流成本占比下降至3.8%。同时与盐津铺子、伊利、怡宝等200余家头部供应商战略合作,集中采购以提升议价能力;推行供应商分级管理,开放数据共享。

与此同时,标准化的加盟模式也让两家企业能够迅速扩展。企业采用高度标准化的加盟模式进行快速复制,并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并购整合,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加盟商数量从410家激增至7241家,万辰集团也由2023年的2763家加盟商,增长至2025年的9801家,各自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然而过去快速的扩店节奏难以长期保持,到了2025年,两家企业的闭店率显著上升,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关闭了259家门店,超过了去年全年总数;鸣鸣很忙同期也关闭了128家加盟店。

从这一点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家企业要争做量贩零食港股第一股。港股上市,不仅能够开辟融资渠道,为持久战备足弹药,更是能进一步支撑门店扩张,加速跑马圈地。

面对高昂的扩张与转型成本,上市融资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万辰集团如今存在一定的财务压力,为收购品牌,其模拟测算后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飙升至90.97%,上市无疑能够帮助其改善资本结构。

除此之外,上市带来的资金优势,还能进一步打磨优化供应链,两家企业都明确表示要投入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建设。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港股上市,能够进一步借助国际平台,寻求更大想象空间。港股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能为企业未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潜在的跳板,并帮助其建立国际资本关系、对接全球资源。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然而,行业的内卷加剧以及低毛利的困扰让量贩零食企业不得不寻求转变之法。头部品牌已明确表示,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竞争重点正转向组织管理优化、精细化门店管理及供应链效率提升。

精耕细作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供应链、加盟商管理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

供应链依旧是精耕细作的核心。鸣鸣很忙11.7天的存货周转天数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其中央仓+区域仓的三级仓储体系和AI选品系统,将滞销损耗率控制在0.3% 以下。高效的周转不仅减少了资金占用,也确保了产品的低价和新鲜度,构成了其低毛利高周转商业模式的基础。

相比之下,万辰集团的供应链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其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约18天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约19天,显示出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承压。

而在加盟体系的建设方面,两家也开始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行业初期,加盟是跑马圈地的利器。如今,头部企业更注重加盟商的生存质量和健康度。未来,如何帮助现有加盟商提升单店营收、延长盈利周期已成为比开发新加盟商更紧迫的任务。

而最根本的盈利能力问题,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两家企业都需要思考,如何寻求规模与利润的平衡。

鸣鸣很忙的策略是维持较低的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为9.3%),通过巨大的销售规模和高周转率来实现盈利,其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达10.34亿元。

万辰集团则保持了略高的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为11.49%),显示出其对单店利润的追求。

为了提升毛利和客单价,两家企业都在积极转型。鸣鸣很忙推出了自有品牌产品,并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硬折扣超市。万辰集团则推出了定位社区家庭购物的来优品省钱超市,并将产品线扩展至日化、生鲜等领域。

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的港股上市竞赛,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的结束。头部企业的上市,为整个量贩零食赛道提供了市场化的估值标尺。

可以确定的是,资本盛宴之后,量贩零食行业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