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代写论文黑工厂背后的学术失守

IP属地 中国·北京 大象新闻 时间:2025-11-03 12:15:18

近期,央视曝光AI代写论文黑工厂事件,记者调查发现,武汉欢之歌、瑞杰学尚等公司以“文字编辑”名义招聘写手,实际采用“组稿+AI”模式,员工通过AI工具抓取网络文献,填充至预设模版后简单润色,单日便可量产30篇跨学科论文。当“虚假招聘”的幌子被央视镜头戳破,AI 代写黑工厂的灰色网络正悄然侵蚀学术根基。这场由技术催生的造假狂欢,不仅让学术尊严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更在“代降 AI 率”等衍生乱象中,将学术诚信推向失守边缘。


PART1

“上游接单+下游生产”

衍生出暗网产销模式



武汉知渝文化借电商旗舰店揽单转包,以“论文查重”为伪装接单,年销量超四万单,客户支付费用高达上万元每篇。订单转包至1300 人的“写作大师”群里,从法学论文到计算机课题的订单被随意派发。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组稿+AI”的量产魔法

初中学历者靠关键词输入便能日成数篇;

职高生竟敢接博士论文订单;

万字文稿半天速成;

数据文献全凭算法编造。

这条灰色链条上,每一环都写满荒诞

上游商家标价万元的论文,下游写手仅得数百元;

所谓“专业创作”,不过是各种关键词的串联;

宣称“真人原创”的承诺,实则是AI生成后的数据伪造。

年销4万单的业绩背后,是学术尊严的廉价抛售,更是教育公平的严重失衡。

PART2

算法的异化让技术

利刃成为造假帮凶


技术本是照亮学术之路的火把,却被逐利者当做了“印钞机”。某写手坦言“不用查资料,AI编数据半天搞定”,更有培训者公开传授“40分钟生成5500字论文”的秘诀。这种异化背后,是双重困境的交织。

1

规则滞后让监管更显乏力

AI生成内容的“半创造性”模糊了原创边界,现有检测技术对混合文本误判率超30%,给黑工厂留下可乘之机。

2

评价手段单一引发需求

“唯论文论”让本科生被迫应付制式化写作,部分人转而寻求捷径。

当“AI依赖”消解思考能力,研究便异化为文字拼凑,最终导致学术生态的“量增质减”。

PART3

在技术浪潮中筑牢诚信堤坝


根治AI代写乱象,绝非简单禁绝技术,而需构建“技术防堵+制度约束+教育引导”的三重防线。

技术层面,要用技术对抗技术

2025毕业季多所高校推行“双重查重”,同步开展学术查重与AICG检测,超比例即取消答辩资格,以防绿色的学术生态被AI侵蚀。

制度层面,要用刚性规则补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严格规定AI使用红线,复旦大学要求论文AI标注,这些探索为技术立规矩、划边界。监管部门更需打通电商监测、学术审核的数据壁垒,让“暗语接单”“虚假查重”无处遁形。

教育层面,要重塑学术评价逻辑

既要破除“唯论文”倾向,以项目实践、成果转化等多元指标考察能力,从根源上减少代写需求。更要培育“技术向善”的意识,让学生明白AI是辅助工具而非造假替身。


诺伯特・维纳曾说过,“人有人的用处”。思维的真实碰撞才是学术创新的核心,只有学术诚信的灯塔常立不倒,科技的发展的益处才会真正正向作用于人。算法浪潮奔涌向前,它宣告着时代的进步,同时也警醒着我们,先进的技术既要为我所用,又不能受之裹挟。当规则占领高地,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AI终将重拾助手本色。

(豫税e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