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算力过剩,我更担忧因算力不足而失败。”
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完美注解了这家AI巨头当下最深的焦虑,也解释了其最新一次“闪电突袭”背后的全部动机。
就在与微软长达五年的“独家婚约”宣告解除的短短数日后,OpenAI便火速宣布与亚马逊云(AWS)签署了一项价值380亿美元、为期七年的云计算协议。
而这场合作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在于,AWS同时也是OpenAI头号竞争对手Anthropic的“心头肉”。 就在不久前,亚马逊还承诺为Anthropic豪掷110亿美元建造专属数据中心。如今,AWS一边深度绑定“旧爱”,一边高调“牵手”新欢,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通吃AI赛道的“军火商”。
这场由OpenAI主导的、总额已高达1.4万亿美元的算力“军备竞赛”,不仅将重塑云计算的“三国杀”格局,更将一个残酷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为了赢得AI的未来,我们到底需要烧掉多少钱?
摆脱“独家婚约”,OpenAI的“独立宣言”
OpenAI的算力战略,正从与微软的“独家婚约”转向“广结盟友”的成熟商业范式。
根据周一公布的这份多年期协议,OpenAI将立即开始在AWS基础设施上运行工作负载,首批将调用美国数据中心内数十万颗英伟达GPU,并计划在未来数年持续扩大算力规模。
协议初期将依托AWS的现有数据中心,而亚马逊最终将为OpenAI专门建设全新基础设施。AWS计算与机器学习服务副总裁戴夫·布朗(Dave Brown)表示:“这是我们专门部署的独立计算容量,部分资源已就位,并开始为OpenAI提供服务。”
根据协议,AWS将向OpenAI提供Amazon EC2 UltraServers,其将配备数十万颗最新一代的英伟达GB200与GB300芯片。该架构还可扩展至数千万颗CPU核心,以支撑OpenAI开发更先进的AI智能体。
根据公告,此次协议中涉及的所有计算容量,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完成部署,并保留后续进一步扩展的选项。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指出:“扩展前沿AI需要巨大而可靠的计算能力。我们与AWS的合作,将强化支撑下一个AI时代的算力生态,让先进AI技术惠及所有人。”
AWS首席执行官马特·加曼(Matt Garman)呼应这一观点:“经过优化的算力所具备的广度与即时可用性,正体现了AWS在承载OpenAI庞大AI工作负载方面的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是纯粹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不涉及复杂的股权交易。布朗表示:“OpenAI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承诺购买算力,我们负责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非常简单清晰。”
自2019年获得微软注资以来,OpenAI长期被Azure云计算服务独家“绑定”。而就在上周,微软的算力优先承接权在双方新协议下正式终止。 AWS选在此刻宣布合作,战略意图不言而喻。
尽管OpenAI仍承诺向微软追加2500亿美元的Azure服务采购,以维系着双方的深度联结,但其已积极将AWS、甲骨文(据称已获3000亿美元承诺)及谷歌纳入核心基础设施联盟。业内观察家指出,OpenAI采用多云供应商模式,实为规避供应链集中风险、提升系统韧性的关键布局。
此次与AWS联手,更是OpenAI冲刺上市的重要铺垫。奥特曼已坦言,IPO是公司发展的“最可能路径”。通过多元化云合作与长期算力锁定,OpenAI正向资本市场传递出运营独立与商业成熟的明确信号。
AWS的“阳谋”,通吃AI赛道的“军火商”
这笔380亿美元的协议,不过是OpenAI疯狂布局的冰山一角。这家AI巨头近期与英伟达、博通、甲骨文、谷歌等企业签署的基础设施协议总额已高达1.4万亿美元,这场算力“军备竞赛”的规模令人瞠目。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投入,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高性能GPU已从“随取随用”的云商品,蜕变为需要长期资本锁定的战略资源。正如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所言:“相较于算力过剩,我更担忧因算力不足而失败。”
对亚马逊而言,这项协议不仅规模空前,更是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反击。尽管AWS仍是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但其营收增速已明显落后于微软Azure(40%)和谷歌云(34%)。 此次成功拿下AI领域最具标志性的工作负载,无疑是AWS在争夺顶级AI客户的战役中的一次关键胜利。
值得玩味的是,AWS同时深度绑定着OpenAI的头号竞争对手Anthropic:其不仅是Anthropic的主要云服务提供商,更在印第安纳州耗资110亿美元为其建设专属数据中心园区,并全面采用自研的Trainium芯片。通过同时服务两大AI巨头,AWS成功将自己打造为全行业的“AI算力超市”,在这场算力竞赛中占据了独特的枢纽地位。
尽管协议初期明确使用英伟达芯片,但亚马逊自研的Trainium芯片已被Anthropic部署在新设施中。AWS副总裁布朗暗示,Trainium芯片能“为客户提供更优的性价比和更多的选择”,这无疑为OpenAI未来采用Trainium埋下了伏笔。
需要明确的是,此次合作与双方2025年8月的首次合作有着本质区别。上次合作是“对外卖模型”,而本次协议则意味着AWS正式成为OpenAI“对内搞研发”的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
行业重构:AI预算升级与“单云时代”的终结
OpenAI与AWS的这笔新合约,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其多云战略的实质性落地。
在摆脱微软的独家绑定后,这家AI巨头已构建起惊人的算力联盟:向微软承诺2500亿美元、向甲骨文承诺3000亿美元,加上此次AWS的380亿美元七年合约。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两者相比,此次与AWS的协议规模相对较小,但它标志着OpenAI供应链风险分散战略的关键一步。
这场由OpenAI主导的算力采购与战略转型,正在重塑整个科技行业的投资逻辑:
· AI预算进入战略投资时代:当OpenAI在租赁硬件上投入万亿美元规模,意味着AI支出已从部门级的IT运营成本,全面升级为企业级的战略资本规划。
· “单云模式”走向终结:OpenAI采用的多云供应商模式,为全行业提供了风险分散的最佳实践。
· 自建基础设施争议落幕:面对高性能GPU的全球性稀缺,自建基础设施对绝大多数企业已不再现实。
这场算力军备竞赛没有旁观者。正如奥特曼所言:“扩展前沿AI需要巨大、可靠的计算能力。”当算力从技术要素升级为战略资源,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AI生存之道。(小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