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
场景培育成为新桥梁,国常会部署创新应用加速路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会议明确指出,“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此次国常会将场景培育作为重要议题,表明我国要通过系统性场景创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常会对场景培育的强调,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长远战略。从宏观层面看,这一部署包含三重战略意义。
场景培育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新技术新产品需要由产业端提供大量“训练场”作为场景,不断迭代优化升级,才能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体系。
场景培育是打通创新链条的关键举措。国常会明确了场景在连接技术与产业、研发与市场间的桥梁作用。这种桥梁角色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关键。
场景培育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通过场景引领,能够加速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
国常会还明确了场景培育的优先方向。会议指出,要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新领域新赛道场景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这类场景聚焦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供试验空间。
高价值小切口场景瞄准特定领域精准突破。这类场景虽从“小处”入手,但能够快速验证技术实用性,形成示范效应,解决实际问题。
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强调整合性与系统性。这类场景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推动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域流动与协同创新。
硬件建设是场景培育的物质基础,软件支撑是场景培育的制度保障。国常会提出了“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的具体路径,明确要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
场景培育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国常会特别强调要“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国常会此次部署,不仅明确了场景培育的战略意义,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可以预见,随着各类场景的加速涌现,我们将见证更多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
![]()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