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
撰文/黎炫岐
编辑/李 季
排版/Annalee
双十一如火如荼,AI假图却成为买卖双方最大的“敌人”。
近日,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转发一网友的仅退款经历:将购买的枸杞用AI工具P成发霉的样子,发送照片给商家后成功申请了仅退款。该微博迅速引发争议,并有不少网友@电商平台官方账号,表示,“谨防新型诈骗行为”。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
从衣服上的污渍,到书本的破损,再到生鲜的腐烂……已有不少电商卖家收到过类似的AI假图,目的只是为了申请不退货,仅退款,“有的甚至连AI水印都忘了截。”即便有卖家提出拍视频进行验证,也有消费者会发来AI制作的视频。如此种种,令许多电商客服和商家深受困扰。
而另一边,消费者同样对电商商家使用AI图作为商品图感到不满,尤其是当商品详情图使用假背景、假模特和假商品,甚至还批量伪造“买家秀”,可谓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就“踩坑”。
“豆包们”成了退款神器
“真是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90后宁珂今年在电商平台开了一家网店,主要做绿植种苗批发。最近,店里一位老客申请退款,发来的图片里,种苗叶片上有不少大小不一的虫洞。乍一看,宁珂立即向对方道歉并询问“有几颗是这样的?”,但仔细一看,她才发觉不对劲,“右下角还留着水印:豆包AI生成。”
宁珂一时哭笑不得,“太绝了,也太用心了,就为了这么不到十块钱,何必呢?”而当她向对方指出这一“马脚”后,对方撤回了退款申请。
![]()
宁珂的遭遇,正成为不少电商商家的困境。
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许多电商客服或商家都吐槽过自己收到的AI假图。有的是在帽子上P出明显的污渍,有的是让AI生成了破损的包装,还有的让AI给鞋子或衣物生成裂缝……而不少AI假图都有着明显的AI痕迹,比如包装上的字变成乱码,或是一组照片里裂缝的位置却不同。但也有不少图骗过了平台,商家不得不进行赔付或者同意仅退款。
其中,一位售卖美妆产品的商家在小红书上发布“识破了一个AI假图退款”的笔记,根据其发布的对话截图,消费者给她发来了自己使用产品后脸部过敏的图片,图片上的人面部出现大面积的红疹。但当商家提出进行视频聊天以便确认情况时,对方挂断视频聊天并表示“不要了”。后来,商家指出,“你这个明显是AI假图了,涉嫌造假了。”对方才道歉并表示,“我不是故意的。”
![]()
小红书
此外,当消费者因为商品瑕疵提出仅退款时,许多商家会要求消费者把商品剪坏后丢弃,并拍摄图片或视频。这也成为了消费者利用AI假图的“契机”。
有博主曾发布微博提到,“很多买家开始用AI做假图来骗,说自己已经销毁掉了,其实袜子还是好好的,又能白得袜子又能退到钱。”而其发布的图片里,是买家用AI做出的袜子破损图,以及袜子变成两段的图。
而另一位博主则分享了一段视频,当商家要求消费者提供商品销毁视频时,对方发来的视频里“明明是在用右手把商品丢进垃圾桶,结果突然又出现一只一模一样的右手,一起丢商品。整个视频浓浓的AI味。”
近年来,仅退款规则一度引发电商商家不满,而去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也曾约谈6家网购平台,指出“仅退款”挤压商家生存空间,要求整改。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公开表态,将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取消仅退款、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但如今,当AI生成软件成为仅退款“神器”,商家面临的处境显然更难了。
商家也用AI假图,主打“货不对版”
不过,倒也不只是部分消费者利用AI假图钻空子,许多商家也在使用AI假图作为商品详情图,甚至批量伪造AI买家秀。
不久前,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给“四粒红花生”拍宣传图,竟将长在地里的花生“挂”上树枝,闹了个大笑话。良品铺子对此回应称,系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所致。
如果说这类AI假图尚且只是让消费者一笑而过,有些商家使用的AI假图则让消费者收到货后笑不出来。
![]()
比如毛绒玩具,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踩坑”。其中有网友提到,自己在购买一款毛绒玩具挂件时,“商品图看上去精美得不行,结果收到货一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并表示,“AI商品图能不能举报啊?”而另一名网友也发布笔记称,一个六七十块钱的猫咪毛绒玩具挂件,不仅是预售,等了快两个月才发货,收到快递后发现实物过于抽象,“买的时候没反应过来是AI,就单纯想着是个效果图……”
又比如服装,许多商家不仅利用AI生成商品图,更是开始生成假的模特图,“要细节没细节,清一色的单角度,颜色剪裁都跟实物有所出入。”并且还有不少商家使用明星或者博主的照片换脸为模特图。这让消费者望而退步,“所有用AI图的店铺我都不会买。货不对版概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而在这些店铺的评论区,往往也还能看到不少AI生成的买家秀:同样类型的“模特”,相似的造型风格,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手指变形等明显AI痕迹。
![]()
此外,不少生鲜店铺更是大规模使用AI商品图。据齐鲁晚报,某电商平台三家分别售卖“江苏奶油脆白桃”“山东蒙阴大白毛桃”“陕西脆甜白桃”的店铺,竟使用同一套AI生成的桃子图片——图中的桃子通体雪白、无绒毛、果形圆润,完全不符合现实中毛桃的形态。
事实上,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正式实施。“标识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而淘天集团则早在今年3月发布公告,表示要“治理AI假图,保护消费者和原创商家权益”。该公告提到,“商品图片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
![]()
不过,目前各大电商平台上仍有不少商家使用AI假图。或许,建立更明确的平台机制和识别标识,才能够加强对商家的约束力。
当然,无论是卖家用AI做的“卖家秀”,还是买家为退款炮制的“证据”,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局——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技术本无对错,但当AI成为投机取巧的“神器”,显然需要更明确的法规约束、更严格的平台审核机制,以及更成熟的内容标识技术共同发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