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仅关乎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更加决定平台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新就业形态人员达8400万人,外卖配送员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多家外卖平台密集跟进,推出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为骑手完善社保等一系列切实举措。
长期以来,新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存在制度与现实双重制约,“参保难、参保意愿不强”是突出问题,尤其是传统劳动关系下的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和灵活用工的特征相匹配。因此,如何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增加制度灵活性适应就业新常态,也是对政策和用工平台多方的挑战。
近年来,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多地政府、多家用工平台积极参与试点,“边探索边改革”,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也向前再进一大步。部分用工平台探索的社保方案也日臻成熟。
例如,继试点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后,美团近期率先宣布将“参保补贴”模式拓展到全国范围内的外卖骑手。和试点一样,它大幅降低门槛,骑手满足国家关于灵活就业参保条件即可参保,无需签署任何承诺或合约,不与工作单量或工作时长挂钩,在工作地或户籍地都可参保获得50%补贴。
此外,也有用工平台沿用传统劳动关系,为少部分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也是值得鼓励的有益探索。

骑手App内已上线社保缴纳凭证上传入口和补贴信息查询专区
不过笔者认为,考虑到要为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量体裁衣”,形成长期可持续的保障,“参保补贴”等灵活社保模式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容易为其他灵活用工平台所借鉴。并且从现实效果看,灵活社保补贴也兼具普惠式覆盖、公平性保障和持续性适用三大特点。
首先,其以“灵活且包容”为设计原则,充分考虑骑手的参保意愿,也考虑解决部分骑手对于养老问题的关切和担心。这种方案保障了灵活就业者的自主性,同时尽量降低缴纳成本,扩大保障覆盖面,也能保证骑手职业持续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其次,从骑手的参保意愿角度来看,公平性是长期支撑。由于绝大多数骑手并不拘泥于一种身份的限制,在平台劳动生态中经常出现专送、众包、乐跑等各种身份的转换,并且骑手往往对应多个平台。
而养老保险补贴不区分骑手身份,无论是专送骑手还是众包骑手都纳入保险的范围之内,保障方式相较公平,更适宜灵活就业群体;在不牺牲自由流动性的基础下,帮骑手获得长久性的养老保险。
最后,考虑劳动者和用工平台的双边承担,可持续性就尤为重要。经过调研显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对社保月均成本的“心理阈值”在340元-500元区间。此外,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从业年限的劳动者,对于社会保险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比如,年轻骑手(18~25岁)中“不想缴纳”比例超三成;从业三到五年的骑手,“想缴纳”比例又超过四成。
从前期试点来看,用工平台补贴一半后,骑手缴费成本可降至每月500元以内。这种正向激励方式有助于提高劳动者参保意愿,对于用工平台而言也是一项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投入,不会在短期内造成很高压力。
应该说,养老保险补贴模式为我国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质量提升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照。这种保障模式更加有利于增强骑手就业相对稳定性和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和谐性:骑手收入稳定、保障齐全,有利于增加工作稳定性,也增强平台就业“蓄水池”的兜底作用。而且,灵活保障体系也有助于减少劳动纠纷,形成在平台、合作商、骑手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润滑剂”。
养老保险补贴覆盖全国骑手,开了一个好头。但骑手保障不是某一两家平台的事,也不应该止步于此。应多方合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骑手构建起多层次的福利保障网络,兼顾刚性社会保险和弹性的福利保障,这需要政策方、用工平台、地方政府等多方努力和投入。
“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可以养老保险补贴为起点,积极推动灵活社保补贴政策全覆盖,扩险种、扩范围,提高灵活保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不断完善骑手多样化权益福利保障体系,鼓励用工平台加强福利投入、引入低门槛商业保险等等。补齐保障短板,让改革更“更走心”,方能惠及更多劳动者。(半月谈)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