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赌约压身,溜溜果园“以价换量”、转身量贩商超,三冲IPO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1-05 16:52:07
溜溜果园三闯港交所,对赌倒计时两月。

11月5日讯(记者 代紫庭)你没事儿吧,没事儿就吃溜溜梅,一度出圈爆火的广告语,如今回旋镖正中这位西梅零食龙头的眉心这一次赴港上市会没事儿吗?

2025年10月28日,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溜溜果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距其4月16日首次递表失效仅隔12天。

事实上,这已是公司继2019年撤回A股申请后,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而在接连递表背后,藏着一份与D轮投资者签订、将于2025年12月底到期的对赌协议,即若未如期上市,创始人杨帆夫妇需回购股权。

最新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59亿元,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25%与75%,但主力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或是其赢得对赌前需迈过的难关。

赌期将至,留给溜溜果园的时间不多了。

接连递表,赌注负身

溜溜果园成立于1999年,由芜湖商人杨帆创立,最初专注于糕点类产品的生产。2001年,公司推出了溜溜梅品牌,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溜溜果园,开始涉足以青梅为主的特色果类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零售额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为4.9%。同时,在中国天然成分果冻行业(按零售额计算)也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5.7%。

高速增长的业绩与居于龙头的行业地位,一度激起了溜溜果园的野心。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然而仅仅不到半年,公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深交所撤回六年后,溜溜果园又提交了上市申请。2025年4月16日,公司转战港股并首次递表,然而六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而失效。直至10月28日再度提交申请,其资本化进程已延宕六年之久。

对于当年撤回深交所的原因,董事长杨帆倒显得十分潇洒。在2025年5月19日的溜溜梅全球好货发布会上,他曾公开解释,公司在当时有新战略投入要花很多钱,鉴于报表业绩不好看,与股东商量后决定撤回上市申请。同时在他看来,IPO也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不然2019年,我们就不会撤材料了。

最新的招股申请书中也对杨帆提及的新战略及撤回原因做了进一步解释。溜溜果园在招股申请书中称,为应对销售增长步伐放缓的问题,公司将此前的青梅产品定位为具有天然健康益处的主流食品类别,旨在迎合日常消费、开拓市场,但由于一系列营销举措产生了大量的营销和咨询成本,同时营收下滑及短期盈利压力,企业遂即撤回A股上市申请。

不过这一次重新申请上市,溜溜果园或难以再现当年的任性。在溜溜果园闯关港股背后,是其与资本方签订的多轮对赌协议。招股书显示,2015年以来公司共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红杉、个人投资者李青、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等。

其中,2024年12月完成的D轮融资中,溜溜果园与芜湖华安战新股权投资基金、芜湖市繁昌区兴农产业投资基金约定,若2025年12月31日前未实现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杨帆夫妇以投资本金加每年6%单利回购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轮融资中已有投资者因上市未果而退出。2015年入股的红杉资本于2024年6月要求回购,公司为此支付本金1.35亿元及利息约1.26亿元,导致短期借款增加1.4亿元。个人投资者李青也在2019年A股撤回后转让股权离场。

资本耐心的消退,让溜溜果园的财务基本面承受了直接压力。根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仅4243.5万元,而计息银行借款达3.99亿元。2024年经营净现金流同比降超30%至8437万元,资金压力不小。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溜溜果园迅速调整并再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请,表明其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以应对当前的经营压力和未来的扩张需求。若公司未能如期上市,这可能会对创始人及公司运营带来一系列连锁影响,包括资金压力增大、管理层稳定性受到影响等。

对赌压力不小,留给溜溜果园赴港的时间还剩不到两个月。

营收连涨,盈利减弱,突围量贩市场

尽管上市之路坎坷,溜溜果园在果类零食细分领域仍占据领先地位。且近三年公司业绩呈现增长态势。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净利润从6840万元提升至1.4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9.59亿元,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幅达75.4%。

近年间,溜溜果园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价换量。其两大核心产品均价显著下调:梅干零食从38.1元/千克降至32.6元/千克,梅冻产品则由27.5元/千克降至18.8元/千克。

降价有效地刺激了销量。梅干零食销量从2.12万吨增至2.99万吨,收入随之提升至9.74亿元;而梅冻产品的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销量激增160%至2.18万吨,推动收入大幅增长至4.10亿元。

此外,溜溜果园销量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魔性广告对公众心智的占领。自2013年杨幂的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成功破圈后,溜溜果园的全国性知名度迅速提升,公司进而持续押注流量明星,2021年签约肖战,2023年底又更换为时代少年团,旨在精准触达Z世代群体。

然而,高流量策略伴随着高昂的财务代价。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溜溜果园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始终高于同期净利润,累计超过10亿元。尽管其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4.1%降至15.3%,但其中仅广告支出一项,三年半内便累计接近2.4亿元。

与此同时,在以价换量影响下,公司产品毛利率持续承压。梅干零食作为收入主力,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西梅产品毛利率同期从36.7%降至30.7%。公司整体毛利率由38.6%下滑至34.6%。溜溜果园亦在招股书中将毛利下降归因于产品组合变动及促销活动。

对于溜溜果园的高营销打法,江瀚认为这种模式可能在短期内可行,即通过高销售费用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或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溜溜果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从产品结构看,其正逐渐摆脱对单一梅干零食的依赖,转向更为均衡的多元化布局。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传统主力梅干零食营收占比持续收缩,从2022年的68.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0%。与此同时,西梅与梅冻产品则快速成长,占比分别从10.4%和19.6%,提升至20.3%和29.5%,三者格局趋于平衡。

不过横向对比来看,同为休闲零食品牌的良品铺子(603719.SH)、三只松鼠(300783.SZ)近年亦面临毛利率下滑压力,但产品多元化程度更高。例如良品铺子覆盖坚果、肉脯、糕点等多品类,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维持在32%左右;而溜溜果园梅类产品收入占比仍超九成,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溜溜果园近年来一直做不大、做不强、做不精、做不透,原因在于,首先,公司主营的青梅属于小众细分的品类,整体应用场景并不是非常广泛。此外,从整个大健康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对其刚需度并不高。目前来看,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方面的优势仍有待加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对其整个考量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与众多休闲零食品牌一样,面对量贩零食与会员制商超的崛起,溜溜果园的渠道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成为行业渠道变迁的一个缩影。其最新招股书显示,传统经销渠道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74.5%降低至2025年上半年的31.2%;零食专卖店渠道异军突起,占比从同期的1.1%升至35.3%,反超了经销渠道成为企业销售渠道支柱。

不过,眼下溜溜果园最紧迫的任务无疑是推动上市。若成功上市,杨帆夫妇将卸下回购压力,为品牌赢得喘息空间;倘若失败,这家青梅帝国则不得不直面来自资本市场与市场信任的双重拷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