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赛力斯A+H双上市,大鱼入海

IP属地 中国·北京 36氪 时间:2025-11-05 18:19:56

「新能源汽车浩浩荡荡,赛力斯显然已经找到了那颗银子弹」



11月5日,赛力斯(股票代码:9927.HK)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此次上市不仅标志着赛力斯在资本国际化道路上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也为公司未来全球化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赛力斯集团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从机械工业走向高端智能的一部缩影。

三次关键跨越,让赛力斯跃身中国高端新能源车的领头羊。1986年,赛力斯从汽车零部件领域起步,到2003年,实现迈入整车制造的跨越。

自2016年起,赛力斯全力转型新能源,推动公司上市,并于2021年与华为跨界合作,共同推出问界系列高端智能电动车,成功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

在短短数年内,问界成功进入高端市场,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形成比肩之势,成为豪华车市场的重要一极。

凭借问界系列在高端市场的突破性表现,赛力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进一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启动港股上市进程,以支撑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与全球化发展。

根据招股书,公司拟全球发售1.002亿股H股(含香港公开发售1002万股及国际发售9018万股),若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预计募资净额达140.1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此次IPO吸引了22家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认购21.77亿港元,为最大单一认购方)、林园基金、广发基金、施罗德等知名机构,共认购8.26亿美元(约64.21亿港元),彰显市场对赛力斯长期价值的信心。

借助双资本平台,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优化零售渠道,并推进人才引进与企业AI化,加速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同时,借助资本通道的开拓,赛力斯集团不仅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粮草,也将完成全球市场的辐射,进入大鱼入海的新历程。

「业务增长,开启 “狂飙”模式」

就在上市前夕,赛力斯发布的10月产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其市场表现。

11月2日,赛力斯发布10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0月份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1,456辆,同比增长42.89%,创下了单月销量的新纪录。而从今年1月到10月,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56085辆。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旗下问界品牌的强劲表现。截止到2025年9月底,问界品牌所有车型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80万辆,创造了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的最快交付纪录。

其中,问界M9全系累计交付已超过25万辆,持续占据50万元级别市场的销量榜首;而在今年4月才上市的问界M8,表现同样亮眼,累计交付迅速突破10万辆,也稳稳占据了40万元级别市场的销冠位置。

强劲的终端销售表现,有力地传导至公司财务层面。

从营收来看,赛力斯也开始了一路“狂飙”,在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340.56亿元和357.89亿元。到了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305.04%,至1451.7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尤其是,2025年,赛力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全年,赛力斯在新势力造车中,将成为净利润第一车企。

在营收规模迈上新台阶的同时,赛力斯的盈利质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数据显示,2022 年到 2024 年,毛利分别为 27.28 亿元、25.71 亿元、345.51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毛利 165.31 亿元。

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8%、7.2%和23.8%。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到2024年,赛力斯用了仅一年的时间,将毛利从2023年的7.2%提升了16.6%到2024年的23.8%。

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最终体现在了净利润的转正与增长上。

赛力斯在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 47.4亿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另外三家分别为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2025年,赛力斯无疑继续引领新造车的盈利榜。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业绩和财务能力的强劲表现背后,是一家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的体系化能力,也已经筋骨强劲。

「锚定豪华赛道,体系能力日益成熟」

持续的市场突破,已经让问界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成为豪华车市场的重要一极。



目前,问界继续明确锚定豪华赛道,通过推出M9、M8、M7、M5四款车型,构建起覆盖不同价格区间与用户场景的完善产品矩阵,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赛力斯也在继续加大技术,同时通过投资引望智能等战略举措,与华为实现深度绑定,持续巩固高端汽车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研发费用累计超140亿元,且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其与收入占比已从3.9%提升至4.7%。

在持续加码研发的支撑下,问界在核心三电技术与智能驾驶等领域逐步构筑起差异化竞争力,为品牌持续向上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首先,问界搭载的电磁电池采用五层保护结构与底盘防撞梁设计,避免底部磕碰损伤;具备超充能力,10%-80%电量最快仅需10.5分钟。

其次,赛力斯自2016年起研发增程技术,其第五代超级增程系统在能效、静音与智能化方面显著提升,油电转化率最高达3.65kWh/L,热效率44.8%,综合油耗降低15%。系统运行安静,增程与纯电模式噪音差异小于1分贝,动力响应保持纯电般的平顺迅捷。目前,赛力斯已与25家伙伴达成合作。

另外,赛力斯还建立了高标准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实施“穿透式管理”,不仅管理直接责任方,还向上追溯,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可控。

同时,通过“厂中厂”模式,问界进一步锁定了优质核心电池供应链资源。6月30日,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的两条高端电池产线正式投产。作为宁德时代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此次采用“厂中厂”模式,专为问界车型就近供应电池。这一合作有助于问界提升车辆性能,并加快生产交付、缩短用户提车周期。

赛力斯超级工厂更是其保障高质量交付的关键。工厂关键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工厂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例如,拧螺栓时,机器能将扭矩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远高于人工精度;AI系统会自动检查底盘与车身连接的上百颗螺栓,防止遗漏。每辆下线车辆都要经过整车CT测试等流程,确保质量可靠。

智能科技方面,问界也能获得华为的高度赋能。

今年国庆期间,ADS 4.0横空出世。其采用全新WEWA架构,具备更"类人"的驾驶逻辑,使变道、跟车等操作更为平顺,有效提升复杂路况下的通行效率。系统对临停绕行、人车混行等场景的博弈能力更强,决策快速合理,让长途出行更加轻松顺畅。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的“大哥”品牌,问界已在产品、技术、渠道与制造等方面构建起完整的体系能力,具备与传统豪华品牌长期竞争的实力。

双轮驱动加两地上市,赛力斯的高端市场竞争力,必将一路进化。

「扩大“朋友圈”:拥抱AI,瞭望全球」

2016年赛力斯在硅谷成立研发中心,开启第三次创业。

换句话说,赛力斯的顶层设计中,始终保持着依托中国的产业体系,走向全球的战略版图。



目前,赛力斯正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其全球影响力。

而这离不开赛力斯不断壮大的“朋友圈”,从技术、资本、销售渠道等方方面面,持续赋能赛力斯。

按照招股书的信息,公司计划在2026年之前,在欧洲、中东等地区开设100家体验中心,并且和华为一起建设超级充电站网络,希望最终能覆盖全球主要市场中80%的高速公路。

今年9月8日,赛力斯参加了慕尼黑车展,首次向全球展示了三款AITO品牌的全球化车型。

从销售区域来看,赛力斯的全球化布局已初见成效。在港股公告中,赛力斯表示,公司的绝大部分产品及服务均在中国销售。然而,公司亦已进入海外市场,已在欧洲、中东、美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进行业务布局。欧洲方面,已扩展到挪威、德国、英国、瑞士等市场。

除了瞭望全球市场,赛力斯也在继续扩大技术“朋友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华为之外,赛力斯也已经和字节等科技巨头,形成战略同盟,向具身智能进发。

10月9日,赛力斯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签约合作,共同开展具身智能业务。双方聚焦“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与控制技术”,火山引擎提供大模型与算力,赛力斯则推动该技术在汽车总装、设备巡检等制造场景落地。

华为侧重智驾,字节则深耕大模型。两者互补,将共同赋能和增量赛力斯的AI战略,也为“AI+汽车+机器人”生态发展奠定基础。

新能源汽车浩浩荡荡,历经一轮又一轮淘洗,几乎每家企业都在思考从竞争泥潭中走出的突围秘密,赛力斯显然已经找到了那颗银子弹,就是持续向上的高端破局,不断巩固的技术实力,以及瞭望未来和全球市场的魄力。

封面来源|企业提供封面来源|企业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