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韦佳喜 通讯员 余晓建 张坤
攻克核聚变领域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心脏”难题,需要怎样的科技硬实力?新乡县一家企业凭借自主研发与持续技术攻关,实现了关键技术从“卡脖子”到“新名片”的跨越。
![]()

11月6日,河南心连心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的包裹——来自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送来的一面锦旗。
“今年7月份,我们给中科清能做了一台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用在氦制冷机当中,这个氦制冷机目前已经稳定运行超过了120个小时,所以中科清能专门为我们送来一面锦旗,对我们表示感谢。”河南心连心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翁小列道明了原因。
![]()
![]()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超低温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的科技企业。今年5月份,心连心收到中科清能的请求,需要制作一台换热器,安装在其研发的超大功率超低温氦制冷机上,为我国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装备支撑。
河南心连心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彭鸿华告诉记者:“因为这次设备是在超低温工况下使用的,运行环境非常恶劣,而且这台设备的介质是氦气,氦气本身就非常容易泄露,所以对密封性要求非常严。”
![]()
![]()

面对低于零下250摄氏度工况下的极端考验,心连心公司组建专项团队,锁定“流体不均、管头易漏、能效偏低”三大难题。从结构、材料、工艺三大维度攻关:结构上优化流道,减少阻力;材料上选用特种材料,保证强度;工艺上凭借精密的焊接技术,将泄漏率降至近乎为零,确保了设备的长期稳定。
“这台设备对氦减漏方面要求精度非常高,达到1乘10的负9次方(Pa.m³/s),普通的换热器氦减漏达到1乘10的负6次方(Pa.m³/s)就合格。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对焊接温度、电流、速度都进行严格控制,包括坡口加工都有严格要求,基本上达到了国内氦减漏最高水平。”装备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唐龙说。
![]()
![]()
此次缠绕管换热器的成功研制与应用,不仅打破了西方在超大功率超低温制冷技术领域的垄断,也为我国核聚变产业发展扫清了关键装备障碍,成为从“卡脖子”到“新名片”的跨越。
“我们大量的去储备发展的人才,进行研究攻关,持续的在上面进行投入和发力,去年光发明专利就有50多项,这也是围绕着我们的战略,不断的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为祖国的科研和技术研究做贡献。”河南心连心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启说。
编辑:韦佳喜 宋习文
二审:段玉龙
三审:卢家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