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小鹏汽车当场剪开人形机器人外壳,回应真人套壳质疑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07 04:06:48

人形机器人的外形和步态过于拟人,让外界怀疑其是由真人假扮。11月6日晚的一场新车发布会上,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当场剪开新款IRON机器人的外壳,以证明内部为机械结构,而非血肉身躯。

此前一天的小鹏科技日上,IRON机器人以模特般的“猫步”缓缓走上舞台。由于外形和步姿酷似人类,不少社交平台用户猜测,机器人外壳之下或许藏着真人。

面对“真人套壳”之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11月6日上午发布一段一镜到底的视频,还原机器人走“猫步”的全过程,并让机器人团队拉开背后拉链,展示内部构造。

为了进一步打消质疑,小鹏汽车让一台IRON机器人充当自证的“牺牲品”。当机器人以“猫步”登台站定,一名工作人员用剪刀划开左侧小腿的白色“皮肤”,随后沿膝盖处环切,卸除裸露的小腿“肌肉”,最终显露出机械“骨骼”。带着此番残缺样态,IRON机器人以没有明显变化的“猫步”走回幕后,在现场渲染出几分悲情色彩。

何小鹏在6日晚的发布会上说,此前从未尝试在通电状态下剪掉机器人的外壳。机器人团队起初对此强烈反对,直到发布会前一小时才决定当场自证。

拟人步态如何实现?11月6日下午一场沟通会上,小鹏汽车机器人副总裁及AI技术委员会负责人米良川告诉南都等媒体,内部的初步判断,这和仿人的脊椎设计有关。

与拟人步态相伴随的是机器人脚步较轻,没有很重的踩踏感。至于机器人是怎么做到的,米良川称目前仍处于“黑盒”状态,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针对这类“黑盒”现象,小鹏汽车内部在开展可解释性的研究,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较大挑战。

IRON人形机器人于2024年11月首次推出。一年后发布的新款,不仅套上白色外衣,还在外形上引入性别区分,同时借助一种晶格材料,模拟肌肉质感。另外,IRON搭载了仿生的双肩,使其能像人类一样含胸或者舒展双肩。


一台小鹏汽车新款IRON人形机器人。

目前,脸部尚未高度拟人化,而是采用3D曲面显示屏方案。米良川解释,机器人仿生人脸存在“恐怖谷”效应,如果效果不够逼真,公众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宇树科技近期发布的H2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就因为其仿生人脸与人类差异较大,让外界直呼“长得吓人”。

小鹏汽车预计在2026年年底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米良川说,灵巧手的研发,是量产前夕最大的挑战。机器人的手部要求能保证足够的精度和力度,更重要的是要耐用。

灵巧手易损坏、成本高,也导致IRON机器人短期内难以落地汽车生产线。何小鹏说,在工厂环境中,机器人的手很容易损坏,可能不到一个月就得更换。而一只灵巧手的价格,就几乎相当于雇佣一名工人的费用。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同样受制于灵巧手的研发。特斯拉CEO马斯克在10月下旬一场财报电话会上坦言,灵巧手比制造机器人其余部件更为困难。但要想拥有一台实用的通用机器人,极其灵巧的双手不可或缺。

受限于现有技术能力,IRON机器人早期将主要应用于导览、导购、巡检等场景。小鹏汽车自有的销售门店为机器人提供了现成的用武之地。量产之后,IRON机器人亦有望进入宝钢,在巡检等复杂的工业领域探索应用可能。

尽管短期内机器人无法在汽车产线“上岗”,但米良川表示,落地场景的选择只是“优先级的调整”和“资源投入倾斜问题”,并不代表暂停机器人在小鹏汽车产线上的实训。他说,IRON机器人依然会继续在工厂练习搬运工件和打螺丝。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 发自广州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