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消协:智能驾驶还存在局限性 夸大功能不可取

IP属地 中国·北京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5-11-07 16:18:05

智能驾驶技术日益普及,功能局限引发投诉。11月7日,在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中消协表示,相关汽车厂商在宣传和销售智能驾驶产品时,应准确说明功能边界和适用条件,特别是使用限制和相关风险,避免夸大功能、误导消费者。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智能驾驶作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成为汽车厂商竞争的新焦点。然而,从各地消协组织接收的投诉情况看,智能驾驶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使用风险。

部分汽车厂商在宣传中存在夸大性能等现象,导致消费者误以为“自动驾驶可完全替代人工驾驶”,但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识别不准、偏离车道、失控退出等问题。

此外,功能限制未提前告知。如销售人员宣传代客泊车无需人在车内,出事后却说车内必须有人。在发生事故后,厂商拒绝提供完整的行车数据或对关键信息进行“打码”,影响事故认定和消费者维权。

消费者游先生称,2025年4月在正常路段启用该公司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车辆无预警偏离车道撞上高架灯杆,造成严重损坏、安全气囊弹出。事故发生时,ACC、车道保持、AEB等基础安全功能均未正常工作,系统完全失效。

事故后,消费者多次申请调取事故数据,但该公司要求消费者签署含不合理承诺条款的“数据申请书”,并对关键字段以“X”遮盖,拒绝提供完整数据。沟通过程中,4S店及区域经理以“品牌形象”等理由推诿责任。消费者认为,该公司在宣传中宣称具备“复杂场景自动驾驶、百公里仅接管一次”等能力,但实际严重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并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投诉要求提供完整事故数据,并赔偿损失。

中消协认为,智能驾驶作为新兴技术应用领域,既关系产业创新和发展,也关乎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相关汽车厂商在宣传和销售智能驾驶产品时,应准确说明功能边界和适用条件,特别是使用限制和相关风险,避免夸大功能、误导消费者。建议强化第三方数据监管和备份机制,让消费者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或产生纠纷时能通过查询第三方机构备份数据系统的操作日志,从而更好判定各方责任。提醒消费者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系统可能存在识别误差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应当保持驾驶员可随时接管的状态,不宜放松警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李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