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最小”介入器械到智能影像设备,进博会构建全球资源与中国智慧新“秀场”|聚焦2025进博会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夏时报 时间:2025-11-07 20:14:05


本报记者赵奕 上海摄影报道

伴随世界目光聚焦上海,进博会的“健康含金量”逐年提升。正在举办的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汇聚全球尖端医疗科技力量,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参展。与此同时,进博会企业展进一步扩容,助听器龙头索诺瓦、健康营养企业Kaneka Ubiquinol等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

“随着社会环境变迁与人口结构变化,听力健康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全球社会。本届进博会,索诺瓦集团带来了全球第一台听力专属AI芯片的智能助听器,并在会议期间举办亚洲首展发布会。”索诺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方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致力于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将全球最前沿的创新成果带给中国消费者,而且持续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健康体系,让更多人能够悦享聆听,重获精彩人生。”

医疗进入“精准智能”新纪元

走进人头攒动的医疗展区,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发生。

美敦力公司展台上,亚太地区首展的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Inceptiv引发围观。“它仿佛能‘听懂’身体的诉求,实时感知脊髓生物信号变化,并自动调整电流刺激强度。该产品采用‘弱电流’刺激脊髓神经,帮助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等改善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美敦力现场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表示,该设备支持无线充电,植入后十余年无需取出维护,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便利性与舒适度。



在精准放疗领域,医科达此次不仅携全线“中国智造”的精准放疗解决方案亮相,更将作为唯一医疗参展商登陆中国馆“投资中国展区”,彰显深度扎根中国的决心。会议期间,医科达发布了中国首部《高场强磁共振引导自适应放疗(MRgRT)临床研究白皮书》,为肿瘤放疗提供更精准的“中国方案”。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医疗形态。西门子医疗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展出覆盖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和术后评估全流程的脑机接口解决方案。“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患者语言、运动或认知功能的永久性损伤。”该展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方案中的“双子星”超高梯度场磁共振MAGNETOM Cima.X、双源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等曾应用于马斯克旗下公司的“视觉恢复”与“意念控制”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提升脑机接口电极植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飞利浦展出了近5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十大“中国首发首展”新品及十余款AI赋能方案尤为瞩目。从医疗机构端的AI影像算法与智能互联平台,到患者端的智能呼吸管理、AI口腔护理产品,其发布的2025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聚焦构筑医疗AI信任基石,揭示了智能化转型的深层逻辑。

应对心脑血管疾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强生带来了多款亚洲乃至中国首展的突破性解决方案。据悉,其Impella® CP with SmartAssist介入式左心室辅助泵,作为全球唯一经美国FDA批准证实用于提高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存率的设备,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市获准临床急需使用。

此外,心血管病照护的温度体现在对日常健康管理的细致关怀中。在欧姆龙健康医疗展台,覆盖心血管、血糖、呼吸及女性健康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矩阵,将数智化融入生活点滴。新一代智能血压计、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通信制氧机等产品,精准切中用户对早期风险筛查、便捷持续监测、数据驱动管理的核心痛点。房颤风险筛查专区的沉浸式体验,更是生动推动着健康理念从“被动就医”向“主动管理”的深刻转变。

跨国企业加码投资深耕“中国机遇”

进博会的价值远不止于六天的展示,更成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深化合作的重要枢纽。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开放活力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促使跨国医疗企业纷纷以真金白银的投资、深度本地化的战略,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长期承诺。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达成共识,将中国视作创新策源地。对此,瑞典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龚安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成为企业全球发展网络中的创新引擎。”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深切感受到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韧性与使命,进一步坚定了与中国市场共成长的决心。西门子医疗在第一时间将全球创新成果引入中国市场,持续推动本土创新服务中国广大医疗机构,并助力其走向全球。”

健康营养领域的新面孔,也带着长期布局的决心而来。首次参展的Kaneka Ubiquinol是全球唯一供应安全且经临床验证的还原型辅酶Q10的企业。其展位现场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看好‘健康中国2030’政策下的巨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健康老龄化领域。希望成为‘价值伙伴’,共同培育市场,将‘线粒体健康’科学概念转化为中国消费者易懂的健康方案。”

作为进博会“八届元老”的诺华公司,其发展轨迹深刻印证了进博平台的价值。诺华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表示:“进博会是一个凝聚共识、激发创新、促进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其强大的‘溢出效应’让诺华持续受益。”今年,诺华以“价值与信赖”为主题,集中展示近20款重磅创新产品,其中其放射配体疗法药物派威妥®的两个适应症在会前刚刚在华获批,是“展品变商品”的鲜活例证。

近年来,诺华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2023年12月,投资6亿元在浙江海盐建设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底投产;同时正考虑启动上海园区二期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诺华上海园区作为其全球三大总部园区之一,已于2025年1月实现零碳运营,海盐生产基地也致力于绿色建设,体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截至目前,中国作为诺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2025年上半年,诺华中国区销售额达22亿美元,增长8%,诺华也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跨国制药企业。

患者受益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的转变,见证了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

在健康惠民方面,进博会效应正使曾经遥不可及的尖端医疗成果,加速走进中国患者的生活。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Cherry Huang表示:“进博会是创新治疗方案迈向患者的‘快车道’,也是我们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的‘连接器’。”例如,此次中国首秀的埃万妥单抗皮下剂型输液相关反应降低80%,首次输注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小于5分钟。

欧加隆带来的血脂管理药品——益立妥,实现了1+1>2的降脂效果。患者只需一天服用一片,可有效解决“忘服、漏服”现象。该药于2024年在中国上市,通过谈判于当年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价超过70%,填补医保目录在复方降脂药品领域的空白。

诺华也已通过积极参加医保谈判、探索早期准入、拓展县域市场等方式,让更多基层患者受益于诺华创新药。自2017年至今,已有近40款创新药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乳腺癌独家药物从获批到实现医保准入,仅用了不到12个月的时间。

辉瑞带来的两款偏头痛创新药物,乐泰可(瑞美吉泮口崩片)具有全新的口服治疗方案。它在2024年1月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专为偏头痛患者设计的口服药物。小小一片药物,入口即可迅速起效,不仅让患者摆脱反复疼痛,也让治疗更方便、更贴心。

从美敦力听懂“身体声音”的神经刺激器,到西门子医疗护航脑机接口的精准影像,再到欧姆龙推动的健康管理前移。进博会已从一个单纯的技术与产品“秀场”,演进为一个汇聚全球智慧、链接产业生态、催生创新合力的强大“磁场”,见证了“全球资源”与“中国智慧”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更见证了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共享市场机遇的坚定决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