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AI推动全球科技公司进入新一轮估值重塑期。
在传统的AI世界,“模型、算力、算法”等关键词是核心的叙事。但走在更前面的创业者们和公司正在进一步探索AI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也让另一个更为底层的趋势成为当下的AI讨论热潮:AI 正从数字世界进入物理世界——即“物理AI”时代正在到来。
小鹏,正是这一趋势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公司之一。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结合人类科技浪潮演进规律提出核心洞察:AI浪潮重塑数字世界,新能源革命颠覆汽车工业,而两者的深度融合将催生“物理AI”新浪潮。
基于这一判断,小鹏正式升级企业定位,从“未来出行探索者”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转型。
随着公司定位的升级,小鹏的价值也需要被重新估量,市场需要跳出造车的眼光,以物理AI的视角重新打量小鹏。而对小鹏的重估,不只是造车企业的估值修正,而是一家面向全球的以AI驱动物理世界智能化的科技企业的价值重构。对此,资本市场已经快速给出直观的情绪,美股11月6日开盘之后,小鹏一度大涨14%。
![]()
数字AI走向物理AI,估值逻辑演变的新浪潮
过去一年,全球资本市场对AI概念股的狂热追捧,实际上代表了数字世界的智能革命获得了广泛认可。
英伟达凭借其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性地位,市值于2025年10月29日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达此规模的上市公司。OpenAI 作为全球代表性的专注AI的公司,估值已经达到5000 亿美元,哪怕仅仅与OpenAI生态相关的创业公司,估值也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以上这些均印证了资本市场对数字AI潜力的乐观预期。
然而,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已经发现,下一阶段的竞争正在悄然拉开帷幕。市场关注焦点开始转向“AI如何影响真实世界”,即AI从代码走向机械、从模型走向落地的物理AI阶段。
在今年7月的链博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下一波浪潮就是物理AI,即所有的能力都能够融入到我们的物理世界,比如机器人。”
高盛在此前的报告中指出,物理AI(Physical AI)被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关乎让机器真正能够感知、互动及改变物理世界的技术,目前物理 AI应用最重要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AI 装备、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等。
国内的科技创业者们,也洞察到了趋势的变化,并已经有众多产品推向市场。
何小鹏在科技日活动中指出:“AI的下一个‘决定性的突破’就在物理世界”。这一判断与黄仁勋等人的观点不谋而合——AI的未来不仅存在于代码和屏幕中,更在于成为人类在物理世界中的延伸与伙伴。
![]()
物理AI成为新的前沿阵地,其核心在于AI从代码世界走向机械实体,从模型训练走向真实场景落地的能力。这一转变不仅对技术要求更高,更需要企业在硬件集成、场景理解、安全验证等层面具备全方位能力。
事实上,物理AI与传统数字AI有着根本性区别。
数字AI处理的是虚拟世界的信息流,而物理AI则需要应对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物理AI的差异化价值在于其与现实世界交互的复杂度和实效性。数字AI可以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信息解决方案;而物理AI则需在瞬息万变的真实环境中作出瞬时反应,并承担行动后果。
何小鹏坦言:“这条路充满挑战,意味着我们要让AI学会处理现实世界中无穷的‘不确定’,这比任何实验室的测试都难上百倍、千倍。”
小鹏AI团队比较早地就已投入物理世界AI基座模型研发,构建了从底层AI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栈。这种长期投入为其在物理AI领域建立了显著的先发优势。
而这种从AI驶向物理AI的价值逻辑转变,有望成为企业变化的新浪潮。毕竟,当AI的估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投资者开始意识到,纯粹的数字智能公司虽然拥有技术优势,但真正能创造持久价值的,是那些能够将AI技术与物理世界紧密结合的企业。
![]()
小鹏的“物理AI”样本:多终端形成生态
AI与现实世界的链接,发生在一些具体的产品上。在这一次的科技日上,小鹏将自家的众多“物理AI”产品的进度,都拿出来晒了一番。
在智能汽车领域,小鹏的AI自研体系贯穿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是AI物理化应用最密集的行业。本次最新的进展是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它代表了小鹏在物理AI领域的核心突破。
与传统“视觉-语言-动作”架构不同,第二代VLA创新性地去掉了“语言转译”环节,首次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
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之下,小鹏的自动辅助驾驶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小路与园区场景。同时,小鹏还首发了“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Super LCC+人机共驾。这意味着,该功能在不依赖导航的情形下可全球范围开启。何小鹏介绍,2026年第一季度将面向小鹏Ultra车型全量推送第二代VLA。
“为了加速物理AI的全球化应用与生态共建,小鹏第二代VLA将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何小鹏还宣布大众成为小鹏第二代VLA首发客户。同时,小鹏图灵AI芯片也已获得大众定点。
与此同时,该模型的一个关键优势是跨域驱动能力,可跨域驱动汽车、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不同智能载体。
而在本次发布会上,小鹏其他的物理AI终端也有了新的进展。何小鹏介绍,小鹏将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并启动试运营。
![]()
当前,高德成为小鹏Robotaxi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未来,小鹏Robotaxi将接入高德平台,也将一起走向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小鹏将在部分车型上推出全新的智驾版本“Robo”,与Robotaxi同源,拥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配备2套智驾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让更多人体验到更成熟的自动辅助驾驶技术。
人形机器人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理AI产品。
在科技日上,小鹏的全新一代IRON还上台走了“猫步”,高度拟人化的外形和稳定流畅的行动能力一度让网友们以为这是真人cos的。
为此,何小鹏不得不再次拍视频展示进行回应,甚至在11月6日晚的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发布会上,小鹏还在直播镜头面前,现场剪开包裹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肌肉。
一定程度上,质疑像真人也是对全新一代IRON的认可。
在商业化方面,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的人形机器人将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如导览、导购、导巡。小鹏的目标是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在何小鹏的畅想当中,10年以后,小鹏机器人的销量应该会超过汽车。
除了上述这些物理AI产品,小鹏汇天正构建起低空出行的两套飞行体系: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其中,陆地航母已正式进入量产前夜,目前全球订单累计突破7000台。
![]()
智能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智能终端一起,构成了小鹏当前的物理AI生态。这些智能终端也证明,小鹏与传统AI公司不同,它掌握“软硬件一体化+场景闭环”能力——既有算法,也有实体世界的规模化验证。
![]()
重估逻辑:从车企到AI物理智能公司
小鹏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从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升级为AI物理智能公司。这一转变需要从技术、业务、商业和全球四个维度重新评估其价值。
从技术维度来看,小鹏通过“芯片-算子-模型”全链路自研,在技术层面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
![]()
在芯片层面,小鹏图灵AI芯片不仅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更通过专用计算单元优化了物理AI任务的执行效率。在算子层面,小鹏自主研发的AI框架支持多种神经网络结构的端到端优化。在模型层面,第二代VLA大模型的推出标志着小鹏在算法架构上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从业务层面观察,四大物理AI应用的终端布局形成战略协同。小鹏的物理AI能力不仅应用于智能汽车,更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这些均被行业认为是“物理AI”的代表性场景。
在商业维度,交付量持续增长为技术落地提供基础。小鹏2025年10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42013辆,同比增长76%,创下单月交付新纪录。这是小鹏连续第二个月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2025年前十个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35.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90%。
另外,11月6日晚,小鹏的首款增程版新车X9增程版开启预售,这款车的CLTC综合续航可达到1602公里。未来,小鹏的不少车型将会推出增程版本,随着小鹏进入纯电+增程两条赛道,小鹏的销量有望再上台阶。
盈利能力改善是关键信号。当前,小鹏汽车毛利率持续改善,目标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正在显现效果,小鹏也有望实现AI商业化闭环。
小鹏的另一重故事便是全球化。今年以来,小鹏的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四季度初,小鹏实现欧亚市场“双线突破”——成功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及柬埔寨市场。小鹏G6和小鹏G9作为小鹏汽车率先出海的SUV双子星,已经成为全球热销的超级大单品。截至目前,小鹏汽车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超49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市场正在让小鹏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排头兵。数据显示,小鹏今年1-9月份海外累计交付量达29,706辆,同比增长超125%。
这些维度证明,小鹏已经完成了体系化能力的迭代,成为了一个面向全球的物理AI科技公司。
![]()
最像特斯拉中国科技公司,是时候被重估了
每一次在对何小鹏的采访当中,不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都会高频地提到特斯拉,与之进行对比。
确实,从业务方面来看,双方在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robotaxi等领域,高度重合。在飞行汽车领域,特斯拉最近也在探索。
“特斯拉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小鹏的生态更开放。”在最近的采访当中,何小鹏这样定义两家公司的差异。比如,小鹏在电子电器等方面,与大众进行合作;在Robotaxi方面,已经率先与高德开启合作。
从技术路径来看,特斯拉是“AI驱动制造”的代表,而小鹏的物理AI路径更“体系化”,既有AI算法,也在构建多终端协同生态。双方均以物理AI为核心赛道,当前,小鹏已经在中国率先进入“多实体终端 + AI系统”的实操阶段。
不过,在资本市场,两家的估值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当前的估值尚未充分反映其技术实力和生态潜力。花旗指出,小鹏在Robotaxi、仿人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有望提升市场对其股票的认可度。
在11月6日港股盘中,小鹏发布证明IRON机器人并非真人cos的视频之后,小鹏当日港股盘中一度涨幅超5%。在小鹏直播拆去机器人肌肉之后,11月6日小鹏美股开盘之后又大涨14%。这也意味着,市场对小鹏有了更新的认识。
诚然,当我们谈“重估小鹏”时,不止是在重估一家科技公司,更是让市场重新理解“AI企业”的边界。
小鹏科技日展示的,不仅是一系列产品,更是一套完整的“物理AI”方法论:以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为底座,以具身智能为载体,以出行场景为入口,构建一个覆盖陆空、软硬一体、人机共融的智能生态。
一定程度上,小鹏的科技日,是“中国物理AI产业化的里程碑事件”。它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公司首次在AI与制造结合层面引领叙事。小鹏不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而是“造智能体新势力”。其技术路径与商业逻辑,已超越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维度,进入一个更广阔、也更艰难的赛道:物理AI的规模化落地。
物理AI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算法多优秀,而在于它如何改变物理世界的效率、秩序与想象力。小鹏科技日上展示的各项应用,都已给出明确的量产时间表,这意味着物理AI正在从技术构想变为人人可及的现实。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