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盲盒带给人们的情绪价值开始被视为是“冤大头”“割韭菜”,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会变得不复存在。
文 |李思寻
2025 年 11 月 7 日,潮玩行业头部品牌泡泡玛特再次冲上了微博热搜。因一场原本旨在推广新品的官方直播意外“翻车”,员工在直播中私下吐槽新品盲盒定价“有点过分”,相关片段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引发消费者们的激烈讨论。
11 月 6 日晚,泡泡玛特官方直播间正在介绍DIMOO “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这款新品定价为79元/单盒,整盒(含6款常规款和1款隐藏款)售价474 元。
在直播切换画面、疑似工作人员未注意麦克风仍处于收音状态时,两名主播之间的私下对话被完整收录:
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感叹:“哎嘛,这东西卖79 确实有点贵。”
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笑着回应:“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该片段很快被网友截取并传播,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流传,话题如“泡泡玛特工作人员吐槽自家定价”“盲盒卖贵自己都心虚”等相继登上热搜,曝光量迅速突破千万。
有网友调侃:“连官方员工都觉得贵,我买的是智商税吧?”也有消费者表示:“79 元的挂链盲盒确实不便宜,但这么说话太不尊重消费者。”事件迅速演变为一次品牌信任危机。
![]()
DIMOO “新生日记系列”盲盒
媒体的后续报道进一步推高了争议。一些财经与消费的相关媒体指出:
据产品说明,该挂链由锌合金挂件、树脂公仔、聚酯纤维挂绳、玻璃或亚克力配件组成;而产业链消息称,类似挂件在工厂批量生产的成本可能低至 4-6 元。虽然潮玩产品的价值并非由材质决定,但“79元单只挂链”的定价仍令不少消费者认为溢价过高。
虽然泡泡玛特本质卖的是IP和情绪价值,但当员工自己也质疑价格,就说明问题不只在消费者这一端。
关于泡泡玛特的直播事故有相关的媒体工作人员问询了涉事直播间。该直播间回应称:非常感谢您对泡泡玛特的关注与支持,您所反馈的情况我们已经收到,并第一时间交由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积极核实中。
而有媒体报道,11月7日,泡泡玛特官方客服表示,关于前一晚直播间直播事故已经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处理,会进行核实。而对于所提到的79元的商品价格是否会调整,客服表示暂没收到通知。
![]()
相关的媒体工作人员问询了涉事直播间
公司表示,已第一时间对直播中出现的情况展开内部核查,并将继续关注网友反馈。而面对外界的猜测,官方客服明确答复:“确实发生了直播事故,公司正在紧急调查,但不会开除直播事故中相关员工。”这点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引发两极评价。一部分网友认为公司态度温和;另一部分则认为回应“避重就轻”,未说明具体处理方式。
公开报道显示,在事件大规模传播后,截至11月7日午间收盘,泡泡玛特港股跌超5%,报205.6港元/股。
![]()
部分业内的分析认为,这起直播事故影响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如果消费者因为直播事故开始质疑定价体系,可能影响品牌长期估值。泡泡玛特过去两年努力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原创IP价值,但内部员工公开(即便是无意中)吐槽定价,确实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损伤。
这些年来泡泡玛特的典型商业模式包括:
小体积、高溢价的盲盒售卖。
稀有隐藏款制造“惊喜感”和抽卡快感。
与艺术家和设计团队合作赋予产品文化标签。
但近年来盲盒消费者结构逐渐变化,年轻群体的消费更理性。过去“抽盲盒”更像情绪出口,如今许多消费者更看重产品材质、工艺、定价合理性。
![]()
DIMOO “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
当直播工作人员说出“会有人买单的”,被许多网友解读为对消费者的轻视。这次事件的核心已经升级,不再是“79元贵不贵”,而是消费者是否在被尊重?IP带给人们的情绪价值是否还足够强大?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直播事故。从深层来看,它触及的是潮玩行业的核心命脉。从一次无心的直播口误,到演变为横跨社交平台、资本市场乃至行业层面的连锁反应,泡泡玛特这场直播事故暴露出消费者们心态的转变。当盲盒带给人们的情绪价值开始被视为是“冤大头”“割韭菜”,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会变得不复存在。
当“情绪价值”不再被消费者们认同,盲盒消费是否还能在市场上持续下去?这起直播翻车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接下来,盲盒定价是否会调整、品牌是否会公开处理结果、消费者是否接受解释,都值得继续关注。
资料央广网、极目新闻、封面新闻
![]()
好戏| 歌手这个赛道真被身为喜剧演员的他闯进来了?
进博热点|以“中国速度”驱动全球医药创新: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二十载不凡之路
进博热点|专访辉瑞中国研发中心陈朝华:打造全球研发“中国枢纽”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