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杭州六小龙”首次同框乌镇对话,DeepSeek梁文锋缺席现场 | 巴伦精选

IP属地 中国·北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11-07 22:10:54


在浙江乌镇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首次特设了“六小龙乌镇对话”的环节。

11月7日下午大会的主论坛上,这场对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主持,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DeepSeek(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围绕全球AI技术创新发展等前沿趋势进行交流。

“杭州六小龙”是对浙江杭州涌现出的六家创新型科技公司的合称,是一个由国内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迅速崛起、引爆出圈的说法,这六家在业内外具备影响力且落户杭州的公司,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浙江政务系统优秀的服务能力的代名词。

但令人遗憾的是,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并未现身大会现场,DeepSeek方面派出了资深研究员陈德里亮相。

作为今年具身智能领域的当红人物,王兴兴称,机器人能取得快速发展的最大原因是全球共创。这就像早些年的电脑一样,很多研发者都在上面开发软件,共同打造了一个生态。

去年,可能一个人形机器人走路走得好,都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但今年国内和国际上很多机器人都会跳舞等表演,全球共同推动了行业发展。在AI加速的情况下,未来机器人发展可能会更快速,相对于核聚变等更为前端的技术,具身智能的实现可能相对容易一些,明年、后年的机器人行业会有更多惊喜。

这不是王兴兴第一次来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早在2017年,他曾报名大会并携旗下机器狗参加大会。在今年初王兴兴走红出圈之际,一张关于王兴兴早年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美团创始人王兴等互联网大佬饭局的合影也随之流出,正是当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而彼时王兴兴才刚硕士毕业一年多。

如果从个人毕业履历的时间线来看,如同王兴兴一样,这次代表DeepSeek出席乌镇峰会主论坛陈德里,也是一位年轻的AI领域的新星。

目前关于陈德里的公开资料不多,已有的公开信息是,他曾于2018年至2021年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之后在腾讯WeChat担任研究员,2023年加入DeepSeek负责语言模型、对齐机制(value-alignment)、训练策略与模型泛化能力等方向。

在陈德里看来,短期3至5年内,人类与AI的关系属于一种蜜月期的状态,但长期风险很大。

这是因为这时候AI没办法通过自己努力,来实现它的价值,它只是一种人的能力,加强AI能力,我们可以用AI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中期来看,可能5-10年的时间,现在的AI就已经可以开始取代部分人类的工作,这时候风险可能就会上升,人们会面临着一些失业的风险。

“这个时候科技公司应该扮演一个吹哨人的角色,应该给社会公众一些风险提醒,来告诉大家哪些工作没法被取代,告诉人们在未来所需要的技能都有哪些。”陈德里说。

而未来10年至20年范围内,AI发展可能会变得更加危险,因为那时候AI可能会取代人类大量的工作,对社会秩序提出很大挑战。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一轮AI革命和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历次工业革命更多出现的是一些工具,对人类的制度影响有限,人类还是毫不动摇的主体。

陈德里认为,未来科技公司应该扮演一个守护人类安全,并且参与社会秩序重塑的角色。

“六小龙”之中的唯一立足于家娱乐产业的公司,为何取名游戏“科学”?

在冯骥看来,很多人觉得游戏和科学不相关,但是游戏其实是技术含量很高,甚至可以说集计算机等领域科技成果大成的行业,历史上有很多很厉害的科技公司,比如英伟达、微软等,实际上这些公司有很多时间是跟游戏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而‌国产游戏需要通过技术积累(AI应用)和内容创新(《悟空》对西游IP重构)赢得市场认可‌。

此前,冯骥本人也已经多次对AI公开发表观点。当年初DeepSeek刚火爆之际,他称,“DeepSeek是国运”的论调风靡一时,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冯骥再度对AI发表了看法。他认为,AI能放大个体创作潜力,让有审美能力的人创造更繁荣、更高水平的作品,并呼吁大家拥抱最新最强的AI,反驳消极论调,认为AI可能减少生存时间消耗,释放个人专长,推动人类进入更自由的时代。在这个期间,人类只需静观其变,好好锻炼身体等待时代到来。

比起上述三家企业,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和云深处科技则相对低调,三家公司核心产品和技术亮点分别在脑机接口、空间智能与云计算、机器人领域,也与普通大众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他们对各自所属领域未来的市场行情都充满乐观情绪。韩璧丞分享了强脑科技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进展,认为脑机接口将成为人机融合的重要接口技术;黄晓煌则在峰会期间明确表示物理AI的浪潮已经到来‌,未来全球机器人数量可能达到‌700亿台‌,是当前人类数量的10倍;朱秋国则认为,公司从机器狗入局人形机器人,意味着当前机器人行业应用路径基本打通,需要持续深化具体场景价值‌。(作者|李程程,编辑|李玉鹏)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