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鸿蒙座舱首次登陆燃油车!拥抱智能化,油电双强不是梦?

IP属地 中国·北京 电车通 时间:2025-11-07 22:13:13

曾经被贴上“传统”标签的燃油车,正悄然掀起一场智能化的反击战。

当电动汽车带着智能化标签高歌猛进时,燃油车似乎被定格在传统与保守的刻板印象里。然而,市场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2025年10月31日,东风日产正式宣布,天籁(参数丨图片)车型将搭载鸿蒙座舱系统,并于11月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一款电动车,而是一台纯粹的燃油车。

这标志着鸿蒙座舱首次登陆合资燃油车,彻底打破了“智能功能主要属于电动车”的固有认知。一场属于燃油车的智能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鸿蒙座舱领衔,燃油车打响反攻第一枪

这款搭载鸿蒙系统的天籁,除了是油车外,在智能化方面基本与新能源汽车无异。其车机搭载HarmonyOS 5系统和MoLA架构,能够安装四十八个原生鸿蒙应用,包含无麦K歌和笑脸抓拍等有趣功能。15.6英寸大屏支持与手机和平板无缝切换,语音识别划分四个区域,实现精准的语音交互。



图源:日产天籁

音响系统则采用了华为SOUND系统,一共十七个喇叭,声音可以覆盖整个车厢。动力方面,这款车保留2.0T发动机,输出243马力,搭配CVT变速箱,既保留了燃油车的动力表现,又融入了领先的智能座舱体验。



图源:日产天籁

不仅仅是日产,上汽大众也提出“油电同智”战略,推动燃油车智能化进程。

2025年10月16日,上汽大众与德国认知机器人“顶流”Neura Robotic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聚焦汽车制造核心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上汽大众一直在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布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制造向智能出行跃迁。

从全新奥迪A5L Sportback、E5 Sportback,再到大众品牌Pro家族2026款多款智能新车密集落地,上汽大众在油电双布局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化成果矩阵,在合资车企智能升级中形成独有路径。



图源:上汽大众

丰田同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广汽丰田发布的2026款全球车系列中,10万级的锋兰达全系标配TSS 3.0丰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PKSB 泊车辅助制动功能也进一步升级,并搭载于更多车型上。

同时将高通8155芯片和大屏车机进一步普及,且所有车型的 8155 车机的手车互联功能均能兼容 HiCar 5.0、CarPlay、Carlink三大手车互联方案,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大多数偏爱智能化的燃油车用户的好评。



图源:丰田

燃油车的智能化觉醒,让消费者不再面临“要智能选电动,要稳定选燃油”的单选题。

如今,一辆燃油车同样能提供“上车前空调已调好、行驶中语音控全车、停车时自动找车位”的全场景智能体验。头部车企正凭借其深厚的制造功底与庞大的存量用户基础,将机械素质与智能生态合二为一,用“油电同智”争夺下一个十年的市场主导权。

燃油车≠功能机,不大可能彻底消亡

相信不少人听过:“现在买燃油车,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这个比喻并非空穴来风。智能手机以其触摸交互、移动网络和无限的应用生态,彻底重构了“手机”的定义,将功能机推入了历史的角落。

同样,电动汽车以其三电系统、智能化平台和全新的驾驶体验,对百年燃油车技术构成了降维打击。它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是资本市场和产业政策共同驱动的“明牌”。

从这层意义上看,坚守燃油车似乎确有抱残守缺之嫌。然而,一旦我们越过表象,探究产品的核心价值,类比便开始崩塌。



图源:宝马

功能机的核心是“通讯”,智能手机的核心是“移动互联网入口”。后者不仅完美覆盖了前者,更是维度上的彻底颠覆与扩展,这是一种替代性革命。

燃油车与电动车的核心,同为“安全、可靠地将人与物从A点运送至B点”。 在这一根本使命上,发展了百年的燃油车技术并未失效。只是电动车提供了更优的能耗、更低的噪音和更智能的体验,但这更像是在同一核心功能上的“技术路径优化”,而非颠覆性取代。



图源:上汽奥迪

汽车首先是一个关乎安全、耐用品质和实用效率的物理工具,其属性远比一个信息终端复杂。

智能手机的成功,建立在迅速普及的3G/4G网络之上。而电动车的普及,则面临着坚实的基础设施鸿沟。

对于没有家庭充电桩的用户而言,补能这一核心体验,电动车目前仍难以与燃油车媲美。五分钟加油,续航六百的成熟体系,与寻找充电桩、等待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在极端天气下,电池性能的衰减更是凸显了内燃机稳定可靠的优势。

这意味着,电动车的完美体验是有前提条件的,而燃油车的普遍适用性在当下依然广阔。

对于众多汽车爱好者而言,发动机的轰鸣与转速的攀升,变速箱每一次换挡的铿锵节奏,以及人与机械之间那种直接的、未经“电控”过滤的沟通感,构成了无可替代的驾驶乐趣。这种“人车合一”的机械浪漫,是电动车所无法给予的。



图源:日产GTR

那么,什么才是更准确的比喻?或许,将燃油车与电动车类比为机械手表与智能手表更为恰当。

智能手表功能全面、便捷实用,是科技生活的绝佳伴侣;但机械手表以其精湛工艺、永恒美学和传承价值,依然在高端市场熠熠生辉。

它们的关系是差异化共存 ,而非你死我活的替代。

拥抱智能化浪潮,油电双强才是常态?

在智能化升级的推动下,燃油车市场出人意料地回暖。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强势回升至100万辆,实现连续四个月正增长。1-9月累计销量突破800万辆,在电动化浪潮中逆势增长1.7%。

这一数据与2024年近18%的同比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7.8%的今天,中国车市并未走向“电车独大”,而是呈现出“油电双雄”并立的崭新格局。



在这场智能化转型中,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

2025年上半年,吉利燃油车销量达68.4万辆,长安突破90.5万辆,奇瑞达到90.1万辆。这些数字背后,是自主品牌凭借对本土市场的理解,率先将高端智能配置下放至主流价位段,成功打破了合资品牌主导的原有格局。

当然,合资阵营也在积极求变。

大众的“油电同智”战略、丰田全系标配TSS 3.0智驾系统,都显示出传统巨头不容小觑的应变能力。数据显示,2025年1-8月燃油车销量前20的车型中,大众、丰田、吉利、长安、奇瑞五个品牌独占16席,市场资源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更坚决的头部品牌集中。



政策层面同样释放出利好信号。根据工信部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新规,自2026年起,燃油车能耗标准将更加严格。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的燃油车将更加省油,用车成本进一步降低。

事实上,消费者从未真正排斥燃油车,他们排斥的是落后于时代的产品体验。当燃油车补齐了智能化的短板,同时保留了补能便利、技术成熟、价格亲民的优势时,它的市场价值就得到了重新发现。

燃油车的智能化反攻,其实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不再是“油”与“电”的路线之争,而是“好产品”与“更好产品”的体验之争。当燃油车也能提供先进的智能体验,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多元,而市场也有望在油电互补中找到平衡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