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光刻巨头ASML第七次参加进博会,本届围绕“积纳米之微,成大千世界”的参展主题,公司重点展示了其面向主流芯片市场的全景光刻解决方案,融合光刻机、计算光刻和电子束量测与检测技术。通过数字化、交互式形式呈现这些技术如何协同推动AI(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摩尔定律持续演进。
“借助进博会这个开放、合作的平台,ASML将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行业观众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同时,ASML将秉持合法合规的原则,继续为中国客户和半导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持。”ASML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波近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在分析最新产业趋势时,他认为,不论是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大发展,抑或社会数字化转型,AI均是主要的推动力。对于半导体产业,AI既是先进制程也是主流制程芯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并且正加速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的创新。
从行业情况来看,AI正在深刻影响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驱动全球对不同制程节点芯片需求的激增,其中,主流芯片在这一增长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这一趋势在加速创新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算力和能源方面的挑战。对于这一半导体行业的共同难题,延续摩尔定律仍是应对的关键之一。
如何应对上述问题?沈波指出有两个方向:一是,AI模型的效率要提高;二是,芯片性能要提升。通过2D微缩持续缩小晶体管尺寸、提升晶体管密度与能效,以及借助3D集成进行堆叠和封装,突破平面极限,是芯片行业在技术领域寻求创新突破的两大核心路线。
除了在光刻系统持续推动2D微缩,面对3D集成领域的新机遇,ASML也在积极拓展;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发运了首款服务于先进封装的光刻机产品TWINSCAN XT:260,相较于现有机型其生产效率提升高达4倍。“XT:260是ASML在3D集成赛道的首款产品,已有多家客户表现出对该款产品感兴趣;未来,ASML还将会推出更多支持3D集成领域的产品。”ASML此前表示。
自1988年ASML向中国交付了首台步进式光刻机以来,ASML在中国市场已深耕30余年。如今,中国已成为ASML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公司在中国17个城市设有办事处,还有15个仓储物流中心、3个开发中心、1个培训中心以及1个维修中心。
今年,ASML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总人数逾2000人,同比增长约10%。其中,计算光刻、电子束量测的两个开发团队有四五百人。“整体而言,近年来,我们团队规模、业务都在不断成长。”沈波表示。
财报显示,ASML今年第一、二、三季度中国区净系统销售额占比分别约为27%、27%、42%;2024年中国区相应占比为41%。
谈及中国区销售额占比的情况,沈波阐述,2023年之前,中国市场在ASML全球份额中的占比多年处于15%—20%之间。在过去两年,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主要由于半导体是周期性行业,全球其他地区客户的需求时间节点发生变化,使得公司有能力交付一些中国客户此前的积压订单,所以形成一波增长。预期明年中国市场占比回归至往年水平,这也是正常化的表现。
展望未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AI基础设施等为核心增长引擎。沈波认为,现在外界谈到AI可能首先想到大模型,其实AI真正对社会带来影响的是在消费、工业等领域的大规模智能终端应用。
“当前数据中心带来对服务器的需求,服务器需求又带来对算力、存储的需求。当需求传导到消费电子端,半导体产业将迎来真正大规模增长。”他分析说。
按照政策导向,2030年中国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以及半导体终端市场的增长,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正在被不断释放。“当AI带来的芯片产能需求大量落地后,像ASML这样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沈波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