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图片由搜狐提供
一路见证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张朝阳,至今依旧活跃于台前。在AI以指数级速度重塑一切的今天,搜狐还有一个“百年老店”的梦想。
11月7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出席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于当天下午接受媒体采访,就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搜狐的核心战略聚焦,以及互联网创业机遇等热点议题分享见解。
作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开拓者,张朝阳目睹了无数风口潮起潮落,如今,他仍以物理学博士严谨的语言色彩强调:在AI时代的生存法则应该是,将AI视为效率工具,而非战略核心;所有人追逐AI时,应该坚定不移地回归社交本质;在企业经营上,将现金流与理性置于风口与野心之上。
在张朝阳看来,中国互联网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规模,为全球模式创新与技术验证提供了“试验场”。在这一规模优势下,中国互联网在算法推荐等领域积累了领先经验,“在AI方面追赶的很好。”
但当几乎所有的同行都在不计成本地投入大模型军备竞赛时,搜狐的选择似乎有些特立独行。张朝阳明确表示,搜狐并没有去从事大模型的开发,“AI基础设施我们现在没有全面进入”。
在张朝阳的理解中,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将“现金流”置于首位。“你不能借债,进行投资,同时欠了很多的债来进行投资,这个东西就很危险。”他强调,许多企业的死亡并非因为方向错误,而是因为“资金断裂”。
从业者要成为“自己的CFO”,冷静计算投入产出比,不被环境裹挟去进行非理性的冒险。“机会到底在不在,我们真的要去理性和定量的思考问题,而不能说一腔热情,就觉得这个风口一定要去做。”
与此同时,短期看数据,长期看理论。一方面,企业必须关注脚下的路,即“每天数据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迷失在数据的森林里。必须对长期坚信的“理论”(战略方向)有信仰,并坚持做下去。
针对互联网发展变化,他表示,“我们已从PC互联网跨入移动互联网。带宽从3G、4G提升到5G,媒介也从文字、图片演变为视频和直播。在内容获取方式上,我们从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内容,再到信息流推荐提供的预设内容,接着在社交平台上获取内容,如今AI帮助我们生成内容。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
也就是说,互联网已从信息网络演进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并作用于AI等关键领域。
AI是高效率“砖块”,构建“大厦”地基在于“人”
在张朝阳的比喻体系中,AI更像是一种高效的“砖块”。传统的搜索引擎给用户的是一栋栋预制好的“房子”,用户需要自行寻找所需;而AI则能将信息拆解成更基本的“砖块”,并根据用户的问题精准地组合成答案。
这种“砖块化”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这也是他认同AI将对传统搜索引擎构成“颠覆性挑战”的原因。然而,建造大厦不能只靠砖块,更需要明确的设计蓝图和稳固的地基。对于搜狐而言,这座大厦就是“社交”,而地基则是“人”。
人类不可放弃独立思考和记忆的能力。“人脑与AI的思维机制存在本质差异,必须按照人脑的思考过程进行研究和推导,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而脑中储存知识是深度思考的基础,过度依赖AI将阻碍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张朝阳说。
而面对“AI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个必答题,张朝阳提出了一个概念:AI让每个人都变成了“知道分子”,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分子”。这意味着,在AI的辅助下,任何人都能瞬间获取任何领域的知识背景,使得社会整体的沟通效率得以提升,人类作为一个群体会“变得更聪明”。
但“知道”不等于“理解”。张朝阳以其亲身的物理教学经历为例,指出AI虽然能惊人准确地复述和推导物理公式,但其“理解”的路径与人脑完全不同。“你必须按照人脑的思考过程来进行研究和推导,你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他警告道,“如果只是靠什么都是AI告诉你答案,那最后健康都会出现问题。”
有意思的是,他提出了一个反效率的哲学观点:一味追求效率和方便,并不总是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最后反而健康都可能成问题,人类需要参与、需要活动。
“越好的酒店越原始。”他举例说,那些需要亲手拉动的窗帘和木质的桌子,恰恰保留了人类作为“生物”和“动物”所需的参与感和活动性。这隐喻着,在AI时代,人类需要主动划清界限,在某些领域“拒绝AI”,以维护我们的人性与生活品质。
在创意领域,他同样认为AI有局限性。他观察到,AI无法理解人类的幽默感,其生成的搞笑视频总结“完全不靠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类独特的思维路径、创意和情感共鸣能力。因此,他的建议是,不想输给AI,就需要“通过做自媒体提升自己强大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不可替代性。
张朝阳直接而具体地指出了AI带来的严峻挑战,他用了三个英文单词:Defamation(诽谤)、Extortion(勒索)、Privacy(隐私)。
在他看来,AI生成技术将使虚假信息的制造变得空前容易和廉价,针对公众人物的诽谤和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的敲诈勒索将泛滥成灾。这可能导致我们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里,对真实信息的甄别成本急剧升高。
对于乱局的治理,基于历史经验,张朝阳回顾了互联网早期传统媒体与搜索引擎之间关于版权的战争,最终通过法律博弈形成了“避风港原则”等解决方案。而AI时代的治理路径也将类似:“只能通过诉讼,一定要去起诉。”
只有通过具体的法律案例,才能推动法庭对新型侵权行为进行判别,明确平台的责任边界,最终形成清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共识。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动态的博弈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
搜狐的“关注流”,在算法之外重建社交
对于传统互联网产业,张朝阳依然看好其发展潜力,例如,电子商务和社交领域,这些领域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目前,搜狐继续聚焦于消费者互联网,深耕媒体与视频社交领域。他多次提到搜狐视频的产品“关注流”,其本质是“社交分发”,核心在于“人与人的关系”,而非单纯的内容消费。
当前,消费者互联网正处在一个“视频自媒体时代”的黄金期,人人皆可成为播主。而在这个时代,内容的消费正逐渐从单纯的信息获取,转向对内容创作者本人——即“人”的追随与信任。
这是搜狐“关注流”和“时间线”两款社交产品的核心逻辑。“在其他平台,尽管内容是产生于自媒体,但是它基本上还是对内容消费,至于对谁产生内容,与账号并无关系。”张朝阳分析道,“我们这边关注流,更关心的是谁发的,人与人的关系。”
与此同时,在视频内容方面,张朝阳宣布重启美剧战略。他坦言,过去因盗版等问题导致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后续将加大美剧及电影采购力度,丰富“关注流”生态。此外,搜狐视频还将“长短结合”,既平台化运营热门的竖屏短剧,也自制横屏短剧。
与多数科技公司热衷于讲述AI转型故事不同,搜狐的策略显得反直觉,它还试图在AI算法巨兽之下,重建真人社交逻辑。但无论是搜狐重启美剧版权内容,还是张朝阳已坚持四年持续投入“知识直播”,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分发逻辑,是在意图构建一个真实的社交图谱,而非单一的内容瀑布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真人之间的互动与粘性,让搜狐成为“真人关系平台”。(作者|李程程,编辑|李玉鹏)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