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下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今年的进博会上,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模速空间携手十来家入驻企业组团亮相,展示上海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智慧和技术,而年轻的创业者们,在进博会里则绝不甘于坐等采购商上门,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看看他们在四叶草里忙着淘些什么宝。
![]()
在3号馆的人工智能体验区,来自模速空间各个孵化阶段的十余家人工智能研发企业,首次组团亮相,每家都带来了自己的拳头研发,希望能在进博会上找到心仪的合作伙伴。
模速空间入驻企业“酷爱科技”创始人张佳维介绍他们的互动展项时说道:“这个互动展项其实是我们放在进博会上精心设计的,希望各行各业的参展伙伴能看到,自己的应用场景里有哪些可以落地结合的可能,帮助我们面向千人千面做精准商品推荐。”
![]()
而除了在展位上守株待兔,更多的时候,模速空间里的各位年轻创始人们,选择在场馆里“跑起来”。专注网安产品的薛冰,做数字人的来画科技全悻慧,还有酷爱科技的林文婷,这两天一直在“抱团”逛展,到处取经。
![]()
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临港海外公司董事长杨菁介绍经验,从“一”到“十”,孵化器的工作也很难做。但企业一定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就冲不出“十”这个关口。
![]()
第一站拜访的就是隔壁邻居,多次组团参展的临港集团在助力企业出海方面经验老道,几位创始人抓紧机会,当面请教。
模速空间入驻企业“来画科技”联合创始人全悻慧道出了许多出海企业的心声:“我们走出海之后,发现带着中国固定的文化思维出去,其实是四处碰壁的。”杨菁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要做深,不要太滥,不要什么都做。”
![]()
得知三位创始人的企业,正各自面临着出海的不同关键节点。杨菁热情地将模速的这三家企业引荐给了相熟的日企产业园,试探合作的可能性。
日企产业园展台负责人邓娜表示:“我们的版权资源真的很丰富,六七十个都是日本的。我们觉得只在日本卖实在太浪费了,我们又有很强的需求。”
![]()
主动出击,果然有所收获。尝到甜头的模速三人组,又向技术装备馆继续进发,果然,很快又和一家专注工业自动化的撮合平台对上了眼神。这家展商正在寻找AI中国方案和生态供应伙伴,他们的平台,能涵盖50多个制造业场景。
现场交流时,平台方表示:“我们自己也在平台上去做AI的供需对接,其实我们刚刚也是和移动这样合作的。我来加您。”
![]()
对于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说,每年的进博会都是他们与本土创新型“生力军”,面对面交流、擦出火花的绝佳机会。如今,他们的平台上,已经有超过300家中国合作伙伴,其中AI相关企业占比超过60%。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商肖松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密集地拜访了很多中国的中小型创新企业,他们发展速度非常快,包括模速空间的一些企业。我们希望和不同的企业共同去打造垂类模型、智能体,利用我们在工业基础模型和工业智能体系统的优势,形成从‘线’到‘面’的突破。”
![]()
两天跑下来,几位创始人都加上了一大堆新联系人,接下去,他们要做的,就是要用自己的研发实力,找到能真正携手谋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现场交流中不断涌现新的合作可能:“那太好了,看看能不能和中东机器人做在地的应用,因为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成本,咱们可以形成一个合作模式。”
![]()
认识新朋友,见识新技术,除了跑起来,更要留下来。夜幕降临,但模速空间的年轻人们,依旧在进博会里寻找着属于他们的机会。他们毫不怀疑,通过进博这样一个大型技术与贸易交流平台,会有更多的海外企业,了解到他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年轻创新力,而他们也会用实力,向世界传递出中国AI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决心。
张佳维分享了他的观察:“我们也在构建一些中国AI应用的出海联盟,拉着行业生态伙伴大家一起努力。包括一些海外客户,他们看到了我们在行业的落地案例之后,就主动找我们说,手头有很多和我们服务的客户画像很相似的客户群体,我们其实可以联合。这种收获也来自于这波技术浪潮在每个行业里都打开了蓝海市场空间。”
进博会的魅力也许正是在于无限的可能性,哪怕只是初创企业,也能在这里找到链接资源、快速成长的机会,在汇聚顶尖AI力量的进博会上,拓宽自己的朋友圈,找到与海内外合作伙伴的可能性,而这也是进博会开放、平等的最好展现。
看看新闻记者: 应冠文,谢丹青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吕艳
摄像: 孔权,汤捷
责编: 李吟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