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单车净赚10万元到断崖式下跌!出口俄罗斯“退烧”,中国车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25-11-10 08:05:36

“现在倒好,一批10台国产新能源SUV的订单,现在只交付了1台。剩下的车型,客户害怕缴高额报废税,随时可能会放弃。”眼下,谈及对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业务,易威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翔雨有些“焦虑”。

作为俄罗斯汽车出口赛道的开拓者,王翔雨和天津盛泰仁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雷,都见证了中国汽车涌入俄罗斯市场的“狂欢”,也亲历了这场热潮变得理性。如今,他们手机里的俄罗斯客户群不再讨论“什么时候能提车”,反而满是“报废税会不会再涨”“西方车企什么时候回来”的疑问。

数据进一步为他们的感受提供了佐证。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出口571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墨西哥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阿联酋次之,俄罗斯则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三目的国。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的格局正悄然生变。在过去两年,俄罗斯一直是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进口税、报废税、汽车的售后和维修难题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业务。“俄罗斯的相关政策也是在变动中的。现在,我们想先保证活下去,不能下‘牌桌’。”在王翔雨眼中,专注海外出口的汽车经销商“一旦下了‘牌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数据反转:俄罗斯从 “第一出口国” 跌落,TOP1宝座让给墨西哥

王翔雨的电脑里,存放着“中国汽车出口国别指南”“俄罗斯汽车市场状态与行情预测”等相关资料,里面是中国汽车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数据。这些参考资料都指向一个现状: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已经不是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关键引擎。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35.77万辆,同比下滑58%。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出口格局的彻底改写。

就在两年前,俄罗斯还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目的地”。而2025年前9个月,我国对墨西哥的汽车出口以41.07万辆的出口量登顶,阿联酋以36.78万辆紧随其后,俄罗斯失去榜首位置,滑落至第三位。

“以前出口一辆新能源车到俄罗斯,净利润大几万很平常。”刘雷颇为感慨,而现在他身边的一些同行开始暂停俄罗斯业务,他所在的公司同样在减少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业务。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生产的合资汽车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较受欢迎。“燃油车还是俄罗斯市场的主流需求,但有一些愿意尝鲜的消费者会考虑新能源车,他们会把新能源车当成一个‘大玩具’。”王翔雨透露,此前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在俄罗斯市场颇受青睐。

汽车行业分析机构AUTOSTAT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5年1月1日,俄罗斯共签订了4302份汽车经销商合同,其中有62%为中国汽车品牌合同。

更有甚者,曾有报道称,“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市场,一辆车一转手就赚10万元”。但眼下,俄罗斯市场风向变了。

在王翔雨看来,如今对俄罗斯市场的汽车出口已经进入“持久战”阶段,毛利在不断下降。

“现在行业已经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据刘雷透露,其公司的俄罗斯汽车出口业务也受到了冲击。

政策 “枷锁”:报废税暴涨85%,车企遭遇“税费暴击”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官网的一则公告,让不少中国汽车出口商都受到了冲击。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进口汽车的报废税率提高了70%~85%。尤其在二手车领域,发动机排量2~3升、车龄超过3年的汽车的报废税从13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1.4万元)飙升至23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0.8万元),涨幅近83%。

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又将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整为20%~38%,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2637元)。

“俄罗斯经济结构性衰退,其战时经济依赖军工投入,通胀率达10%,卢布汇率波动加剧,购买力持续萎缩;俄罗斯基准利率长期维持21%,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等,都是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市场出口下滑的原因。”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

根据中汽数研近日公布的9月俄罗斯汽车品牌销量榜单,在前十阵营中,中国自主品牌仍占据六席,但集体销量下滑。

具体来看,9月,俄罗斯市场的销冠仍是本土品牌拉达;第二名为中国品牌哈弗,当月销量约1.7万辆,同比下滑15.5%;第三名吉利,9月销量为9741辆,同比下滑39.3%;奇瑞与长安分列第五、六名,两家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均有50%左右的跌幅。

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注意到这一风险。据媒体报道,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关闭的274家汽车展厅中,约213家为中国汽车展厅,占比达到78%。

头部车企也在收缩战线。奇瑞汽车在其招股书中明确披露:“2025年,我们开始缩减俄罗斯的营运规模,并订立协议以出售部分当地资产及经销渠道。”要知道,奇瑞汽车近两年是俄罗斯市场最畅销的中国品牌之一,旗下EXEED品牌还一度成为高端市场黑马。

“自从报废税提高后,我们就暂停了俄罗斯业务。”一位汽车出口商坦言。

刘雷则向记者分析了另外一个原因。“现在很多俄罗斯客户对丰田、宝马等品牌重返俄罗斯市场是非常有期待的,他们会有观望的态度,这对当地的销售产生了一些影响。”刘雷认为,尽管短时间内外资品牌在俄罗斯恢复生产并不容易,但俄罗斯消费者还是愿意“持币待购”。

回归到中国汽车品牌本身,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早期,俄罗斯市场消费者没有接触过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他们十分新奇。但是他们购买以后,会发现售后还跟不上。比如,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出现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维修,那么对品牌和口碑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应该逐渐搭建起售后服务体系。”刘雷认为,双方应该更多地交流,让俄罗斯消费者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汽车。

破局之路:从“赚快钱”到“扎下根”,本地化成关键

“前两年高利润驱使下,数千家中国车商‘一窝蜂’扎进出海这门生意。可真做起来才发现,利润远没预期高。风口一变,不少车商撤退了,也有企业会转型,做汽车配套业务,甚至彻底脱离汽车行业。”在王翔雨看来,对中国汽车出口而言,投机赚快钱的想法不可取。

“今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更多是‘去库存’和回归充分竞争。”崔东树认为,前两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的高增长,更多是“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同样透露,自己最近在海外市场走访时,既看到了中国汽车数量的增长,也感受到了潜在的危机。“中国汽车的出海浪潮正面临‘水土不服’的考验:有的品牌在安全质量上‘栽跟头’,有的品牌因本地化配套不足引发当地政府和用户抱怨。”尹同跃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厂商在俄罗斯市场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扎根进去,到当地建厂。

这意味着,原本的“一锤子买卖”不复存在,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将深耕长期价值。王翔雨所在的企业正是这一转型的缩影——他们正全力构建一个集车源整合、跨境物流与数字服务于一体的全价值链平台。据他透露,对俄汽车出口在很久以前是“一锤子买卖”,现在企业要做长期生意,公司会想办法为俄罗斯客户汽车零部件、耗材等,提供“售后保障服务”。

事实上,长城汽车已经在俄罗斯市场率先试水。在俄罗斯图拉州的长城汽车工厂,生产线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与其他车企不同,这家2019年投产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全散件组装),本地化率已达到65%以上,不仅规避了高额进口税,还能享受俄罗斯的本土产业补贴。此外,奇瑞也正在俄罗斯市场搭建其渠道网络和门店。

崔东树建议,中国车企要想在俄罗斯市场立足,必须做好几件事:一是深化本地化生产,将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二是加强极寒环境下的产品研发,比如优化电池低温性能;三是搭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覆盖率至90%以上;四是中国企业要做好品牌价值重塑与精准营销,针对俄罗斯消费者“低价低质”的刻板认知,通过技术背书与场景化营销建立高端形象,同时开发欧亚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线上选配+线下提车”服务,利用人民币结算体系降低汇率波动影响。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观点,或许代表了行业的共识:“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要建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现阶段不应只追求销量,更要向全球质量标杆、管理经营标杆和一流品牌迈进。”

“汽车出口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王翔雨说,“经常有人问我们,错过了‘春天’布局,‘秋天’进场是否还合适?其实,如果打算深耕这个领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他进一步补充称:“中国汽车出口仍需时间沉淀,可能需要三到五年培育期。不过,我们有十足的信心。”

标签: 俄罗斯 中国 汽车 市场 汽车出口 品牌 王翔雨 奇瑞 业务 刘雷 新能源 消费者 分会 乘联 数据 客户 跨境 有限公司 裴健 热潮 经济 领域 大胆 记者 尹同跃 平台 电池 人民币 销量 规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