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突破封锁的十年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10 08:10:47



走在新征程上,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科技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一条对发达国家先进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

但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自2016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限制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制裁中兴、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随后的拜登政府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全面围堵我国高科技尤其是高端半导体科技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留学人员尤其是科研人员的正常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各种限制。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科技封锁、力图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势头愈演愈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的科技与产业发展之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坚定的选择。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称其“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10年前,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10年之后的2025年4月,日本经济新闻社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全面梳理了中国在造船、航天、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高速铁路、新材料、生物医学、机器人、农机等十个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聚焦中国制造10年来在“科技加持”下所取得的飞速进步。近年来,我国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建成千公里级的量子保密通信 “京沪干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2025年初,以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产品赢得世界瞩目。这些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时代缩影,更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用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同时,“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科技供给”、“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等,从战略目标、价值导向、功能定位、实践模式、文化支撑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建构了习近平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系列重要表述的话语体系,也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营养与材料。

原标题:《新时代新知识新概念|科技自立自强》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多

题图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图片编辑:邵竞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