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行三万步,腿酸得像灌了铅?穿上外骨骼机器人,轻松再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21所”)带来的外骨骼机器人成为了“小叶子”志愿者们的“秘密武器”。进博会开幕4天内,已为“小叶子”志愿者们提供300余人次的服务保障工作。
这款外骨骼机器人
究竟如何为志愿者们减负增能?
一起走进这场
科技与志愿服务完美融合的故事
1
志愿者的“新步伐”
志愿者们每天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常常疲惫不堪,中国电科21所的外骨骼机器人只有2.3公斤,却以其高效的“减负”功能,成为他们的“加速器”。
通过精密的步态感知算法,机器人能自动调节助力力度,实时适应志愿者的体力状态,大大减少腿部的疲劳感。就像是给每一位志愿者装上了一对无形的“翅膀”,让他们在展会的忙碌中依然保持充沛的精力。
中国电科21所副总工程师王洪武介绍,团队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志愿者们的最大困扰便是长时间的步行和站立所带来的体力消耗。“特别是‘巡馆’类志愿者,平均每天要走三万到五万步。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极大地增加了体力负担,也影响了志愿者的精神和服务质量。”
![]()
![]()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电科21所的外骨骼机器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并结合自研的步态感知算法,实时监控并调整助力输出。这种智能化的助力方式,可以精准降低志愿者的体力消耗,最大限度地提升行走效率。王洪武提到,“使用机器人后,志愿者腿部的疲劳度显著降低了25%以上,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履行职责。”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还考虑到不同身高志愿者的需求。团队精心设计了可调节的腿杆和束带,适应1.6米至1.9米的身高范围,确保所有志愿者都能舒适佩戴并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操作体验上,这款机器人力求简便易用,采用一键启停、快速穿脱的设计,让志愿者们无需过多操作即可轻松使用。
2
首款用移动充电宝供电的外骨骼机器人
作为市场上首款用移动充电宝供电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设备可以提供2小时的行走助力,“正好‘小叶子’志愿者团队是2小时换一次班,休息时刚好回来充电。”
在展会现场设立的充电站,不仅为外骨骼机器人“充电”,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短暂的休息空间,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适时的恢复。王洪武提到:“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志愿者轻松走得更远,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
![]()
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需求,中国电科21所的科研团队还开发了相应的版本,使机器人更加智能、精准。例如,针对老年人,外骨骼机器人能为他们提供更柔和的助力,尤其是在步态缓慢、力气较小的情况下,确保他们在行走时能够得到舒适的帮助。而对于年轻志愿者,机器人的设计则更注重高效的助力,能够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走得更远,消耗更少的体力。
王洪武表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不仅延续了我们对极端环境的应对能力,更在科技助力民生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大的价值。”
这场科技赋能的探索并未止步于进博会,“双十一”购物节来临之际,中国电科21所也通过京东平台,开始向消费者推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应用。“我们不仅希望让科技助力志愿服务,也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这种前沿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王洪武补充道。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拍摄、后期:gina.z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