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内,港机集团(HAECO)占地面积53.73平方米互动展台人气十足。75周年主题展示墙通过AI技术活化老照片,串联起企业从1950年成立至今的发展脉络,3D打印模型展示企业三大业务(机身、部件及发动机)与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未来场景演示,生动诠释着这家全球领先航空维修企业的创新活力与中国情缘。作为港机集团在华核心业务掌舵人,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官剑文在进博会现场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采访,分享企业扎根中国三十载的发展密码与未来蓝图。
![]()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官剑文
扎根厦门:“天时地利人和”孕育产业生态
据了解,自1993年厦门太古成立以来,港机集团已在厦门及周边构建起覆盖机身服务、起落架、发动机维修以及复合材料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圈,境外客户涵盖美国联合航空、日本全日空、汉莎航空、法航等全球知名航企。
谈及企业在华发展的根基,官剑文特别提到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赋能。“厦门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营商等方面,可以说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很好。”
官剑文进一步解释称,“天时”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厦门海关推出的‘飞机维修一体化监管’等创新政策,让我们的维修效率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地利”则源于厦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距香港仅一小时飞行时间,便于人才与硬件资源周转;而“人和”体现在多方支持与人才储备上,“我们和当地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有飞机维修班,在人才方面也有很好的供应、储备”。
此外,官剑文补充称,厦门太古的早期发展离不开香港总部的支持,“厦门太古在刚成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港机香港基地的帮助,包括人才技术人员的帮助,包括帮我们培训人才,然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如今双方仍保持紧密业务协同,飞机维修过程中可实现起落架等部件的跨基地专业维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在太古展位的港机集团展台
精益求新:新基地引领行业绿色智能变革
此次进博会上,厦门太古翔安国际机场维修基地项目成为全场焦点。这一港机集团成立以来最大单笔投资项目,由18栋建筑组成,总面积达537,300平方米,相当于84个足球场大小,两座“背靠背”设计的机库中,一号机库主桁架单跨度达269.5米,堪称全球最大单跨度飞机维修机库,可同时容纳12架大型宽体飞机及6架宽/窄体飞机开展深度维修和喷漆工作,目前已有客户提前预订维修机位。
绿色发展与智能升级是新基地的核心关键词。官剑文介绍:“创新技术和绿色环保是我们两大主题,也是我们今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 新机库屋盖覆盖51,636平方米太阳能板,采用光储直柔模式,“我们不仅是发电,在存储方面,能够实现低谷储电,高峰放电”,年发电量高达22,460千瓦时,足以为2,245个家庭供电;基地还配备先进废水处理系统,“我们可以把飞机维修中产生的水进行处理,尽量的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每年可处理273,250立方米废水,相当于填满110个游泳池;喷漆机位则搭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系统,“在新的机库,我们专门建立了两个独立的喷漆机位,里面包括所有的空调设备等等,都是用的现在最先进的设备,将来可以尽量地减少排放”,该系统每小时可处理1,160,000立方米废气。相较于高崎基地,翔安新基地在布局规划、物流效率与资源共享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已斩获LEED铂金级认证,成为美国以外首个获此认证的民航飞机维修设施,契合集团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也呼应了国家“双碳”目标。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官剑文透露:“数字化转型在整个集团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大家会协同工作。不管是在AI的应用,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新设备,我们甚至自己研发,方方面面都做了很多。” 企业不仅运用无人机进行飞机外观检查,还引入自主移动机器人、送货无人车等设备,打通库房与机库的运输网络,缩短航材寻位时间,提升供货效率与准确度;新基地采用600米长“中轴”设计连接机库与附属建筑,结合智能调度算法,可灵活适配不同机型的维修需求。
携手中国:与开放机遇同频共振
作为进博会的“连续参展者”,官剑文对这一开放平台有着深刻理解:“进博会本身是一个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通过参展可以让我们更多梳理一下过往发展的一些积累,同时也是可以向全球的合作伙伴学习、深化务实对接,为后续合作夯实基础。” 他表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的市场准入、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数字经济红利,为外资企业带来多重发展机遇。
此次参展,港机集团集中呈现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在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成果。借助进博会平台,厦门太古接待了中国内地、东南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多地政府代表团,进一步深化了多方合作共识。值得一提的是,港机集团已与中国商飞下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为C909和C919提供基地维修服务,并计划2025年前开发CF34-10A发动机和C909起落架维修能力,在C919逃生滑梯维修方面已形成专业技术。
厦门太古服务的客户遍布全球,90%-95%均来自中国境外,“他们的服务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整个质量标准是非常好的”,而“现在我们的客户都是追着我们要机位的,因为我们的机位一直都是非常满的”,这些都让官剑文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充满信心,“从长远来看,港机集团包括厦门太古会更多关注创新技术,做到更高质量。这个行业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应该更多用好现在的新技术。”
展望未来,官剑文信心满满。2026年,翔安新基地将全面落成,港机发动机服务(厦门)第三期设施也将同步启用。厦门太古将以75年企业积淀为基石,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航空维修生态系统,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见证者、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