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月7日,蚂蚁集团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独立为健康事业群,与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共同构成蚂蚁5大核心业务单元。
2、这是新任CEO韩歆毅的第二次关键变阵。如果说“碰一下”是蚂蚁在交互层面的自我革新;那么健康事业群的成立,则是吹响了产业层面的集结号,标志着蚂蚁开始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3、医疗健康这块“硬骨头”蚂蚁已经啃了11年。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宏大命题具象化为亿万家庭的真切痛点,让健康成为蚂蚁无法拒绝的赛道。
4、蚂蚁旗下AI健康应用AQ上线四个月,便成为中国第五个月活用户突破千万的AI原生App,月活仅次于豆包、DeepSeek、元宝和即梦AI。作为Top5产品中唯一的行业专业级AI应用,AQ不仅是蚂蚁重投健康的支撑,更是中国AI应用走向行业深水区的信号。
5、蚂蚁变阵的底层逻辑是以技术驱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过去二十年,蚂蚁助力解决了中国人“有钱花”的命题,未来则会同时聚焦解决“有命花”这一终极课题。
在设立数字支付事业群,并明确“碰一下”战略地位后,蚂蚁新任CEO韩歆毅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次关键变阵。
11月7日,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独立为健康事业群。调整后的蚂蚁集团形成全新的业务矩阵:除蚂蚁国际、数字科技、Oceanbase等保持独立公司运营外,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与新成立的健康事业群,共同构成蚂蚁5大核心业务单元。
这是自2020年以来,最关键的一次业务架构升级。至此,集团层面完成了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三大关键领域的AI战略布局。
如果说两次关键变阵中,“碰一下”是蚂蚁在交互层面的自我革新;那么健康事业群的成立,则是吹响了产业层面的集结号,标志着蚂蚁开始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身心健康、财富增长是每个普通人关切的问题,蚂蚁希望用AI 让专业服务普惠可及,为大家守护好健康和财富这两件生活大事。
过去二十年,蚂蚁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解决了中国人“有钱花”的命题。随着组织架构的升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蚂蚁将会致力于解决“有命花”这一终极课题。
押注AI First,拼应用而不是参数
2024年3月,韩歆毅由蚂蚁CFO出任总裁,蚂蚁宣布全力推进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AI First位于战略之首,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挑战是,一家互联网平台要如何在AI时代有新的作为?
蚂蚁的选择是聚焦AI应用,锚定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三大服务业。与此同时,也开始在内部主导一系列关于健康业务的创新变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要属健康管家AQ。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AI健康管家2024年9月在支付宝端以小程序形态试运行,今年6月,正式推出独立应用并命名“AQ”。它集合了超百项AI功能,不仅能像医生一样主动追问,解答用户健康疑问,还能一站式完成问诊、挂号、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
路线的正确性很快就得到验证。
2025年10月28日,QuestMobile的秋季报告,描绘出了AI战场的分化现象。通用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已显露疲态,榜首的豆包三季度增长仅8%,DeepSeek甚至出现负增长。当技术光环褪去,通用型AI陷入了能聊、但解决不深的规模陷阱。

与此同时,AI应用的新生力量在逆势崛起,他们分别是健康应用AQ、视频生成工具即梦AI、教育应用豆包爱学。其中,AQ以第三季度83.4%的复合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远超13.5%的平均增速,并升至中国AI原生应用榜第7位。
韩歆毅也在架构升级的全员信中也提到了AQ的最新进展:自6月推出独立app后,AQ已经成为中国首个月活突破千万的行业AI专业级应用。
AQ背后是蚂蚁从2023年起构建的医疗多模态大模型体系:以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为底座,融合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并在MedBench、HealthBench等权威评测中达到领先水平。
当垂直应用的专业主义在成为AI下半场基调,蚂蚁在健康领域的积累开始表现出优势。
11年沉淀,健康是无法拒绝的赛道
AQ飞速突进的背后,是中国人健康需求的持续升级。
今年重阳节前夕,AQ发布了一封名为《别让慢性病抢走我们的父母》的倡议书,慢性病这一冷门话题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这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揭开了一个集体的隐痛。
数字的冲击触目惊心:中国有3.1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近1.9亿长期与慢性病共存,而超6成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空巢家庭成为常态。
更为严峻的是,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35—44岁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达到30%和10%,且年轻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与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形成对比的却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2024年全国医疗服务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三级医院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8%,却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门诊量。从区域上看,城市人均医疗资源是农村的2.5倍以上。这些宏大命题具象化为亿万家庭的真切痛点,让健康成为蚂蚁无法拒绝的赛道,正如最初死磕移动支付一样。
与此同时,“好好活着”成为从社会到个体的普遍共识,宏观政策提出“健康中国2030”、倡导“全民减重”,更多人的健康意识开始觉醒,从被动疾病治疗走向主动健康管理,大健康市场也在从单一医疗消费向慢病管理、养老、康复、心理健康等领域延伸。据研究机构数据,2025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万亿元,到2035年老龄化人口将超过4亿。
平衡资源分布、破解全民医疗健康痛点,通向蓝海的关键路径正是AI。这也对蚂蚁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医疗数字化的存量改造,跃升到用技术逻辑重塑健康管理边界。
2014年,支付宝诞生了中国第一笔医院线上挂号缴费,这是蚂蚁涉足医疗健康的开端。从此时算起,这个“硬骨头”蚂蚁已经啃了11年。2024年,蚂蚁完成了对中国互联网医疗问诊鼻祖“好大夫在线”的收购,超30万专业医生进一步补足医生服务网络,真正打通AI技术+专业医疗资源的场景闭环。
如今,蚂蚁已经啃下了最难的基建,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包括:
成为最大的第三方医保服务平台:2019年推出第一张电子医保码,蚂蚁医保码服务用户已超8亿;
成为最大的就医问诊一站式平台:服务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连接超5000家医院,拥有超30万专业医生的好大夫在线已完成AI升级并入驻支付宝;
打造最强劲的AI健康应用AQ:4个月月活破千万,是唯一跻身头部的行业专业级AI应用。

蚂蚁医疗健康板块历经11年,从最初的支付结算,发展为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再到推出独立App,最终升级为集团五大事业群之一。业务版图也随之清晰,呈现出AI创新与服务协同的双轮驱动:一方面以AI大模型为核心,推动医疗健康服务的智能化革新;另一方面,打通系统壁垒,将医保、商保、诊疗服务及支付环节高效串联协同,让AI技术真正落地于真实的服务场景。
AI驱动医疗服务创新也在根本上改变了蚂蚁的角色,这个医疗健康体系曾经的连接者,正在转向更具备服务能力的参与者。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睡眠专家毛洪京医生原本一年最多接诊一万个病人,而他的“毛洪京智能体”在AQ上推出不到一年,已服务超650万人次的失眠患者。
一个74岁的县城老人,在两个月里与AI对话上千次,诉说失眠的痛苦和孤单。AI分身在提供建议的同时,也像心理医生一样给予安慰和疏导。
一名江西九江涂山村00后村医,用AQ帮全村200多名老人管理健康档案,AI帮助记录分析血压、血糖、日常用药。
这正是蚂蚁医疗健康AI能力普惠化、专业化的体现。
奇袭与变阵,能否再造新增长?
韩歆毅出任CEO八个月,发布了两封重要的内部信,分别明确了“碰一下”之于支付宝、健康之于蚂蚁的战略地位。
前者带来了一场奇袭:支付宝“碰一下”用户在9月已突破2亿。这个数字让人惊讶之处不在于绝对值,而在于加速度:第一个1亿,花了321天;第二个1亿,只花了不到一半的时间。相比之下,二维码支付达到同等规模用了整整30个月。
在互联网用户增长全面放缓的今天,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碰,这个交互入口,为日活近9亿的超级App支付宝打开了新的上限。
后者则为蚂蚁带来了一次AI时代的发展变阵,把健康选定为最深钻、最重要的垂直跑道。AQ作为蚂蚁的下一款旗舰应用或许值得更多期待。
回溯蚂蚁的发展历史,过去十年甚至是更久,支付、金融、信贷、保险等业务相继延展生长,在经济上行的周期里,呼应了中国人如何“有钱花”(Wealth)的命题,更多普通人能更方便的有钱花、会花钱。在未来更长的周期中,把健康作为战略重点则映射了人生另一大需求——“有命花”(Health)。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
去年12月,蚂蚁集团成立20周年,庆祝晚会低调、平常。马云去了现场,他说,“我们今天和未来能做的,依然应该是我们过去20年所坚持的那些,让科技给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去进步和改变。”
这或许就是蚂蚁变阵的底层逻辑,从解决“有钱花”到解决“有命花”,普惠都是其中的底色。
韩歆毅在全员信中说:“从第一笔手机挂号缴费,到医保码服务超8亿用户,蚂蚁始终坚持以技术驱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面向未来,AI破解社会医疗健康痛点提供了关键路径”。
据接近人士透露,过去一年,蚂蚁在组织、产品、业务层面都在进行不小的重构:组织上拆中台,减少内部消耗;产品上,在“碰一下”这样的新项目重兵投入;业务上,将健康板块抬到战略支柱地位。“战略越来越清晰,重拾增长是主题,好像又找到了创业的兴奋状态”。
变阵完成,曲线也已勾勒,蚂蚁能否呈现新势,还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