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实施10年,10年来在信息通信领域有哪些标志性合作成果?下一步将深化哪些方面的合作?
11月10日,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一级巡视员景根元就上述问题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重庆与新加坡通过“开通道、建机制、搭平台、育生态”,推动信息通信合作持续深化,诞生了四个方面的全国首创性成果。
![]()
新闻发布会现场。
“首先是建成全国首条、点对点的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搭建了渝新数字合作的基础底座。”景根元介绍,这条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数据高铁”,将跨境数据传输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已赋能重庆制造、物流、教育、医疗、文娱等10余个重点行业开展国际合作。
重庆还面向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共享共用通道,有效提升西部省市面向东盟地区的数字互联互通能力。
其次,重庆在全国省市层面率先与新加坡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通过签署中新首部个人信息保护合作的备忘录,发布自贸区数据管理清单及配套制度,在智能网联汽车、个人信息出境等领域开展数据流通先行先试,让跨境数据交互有章可循,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中新(重庆)信息通信创新合作企业对接会现场。资料图
同时,重庆与新加坡设立了中新首个创新发展联合创新资金,共同打造了一批创新数字化项目,促进数字化转型和科技惠民,双方三年共同出资4000万,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
例如,在贸易领域,中新货物报关单证实现自动填报和智能转换,通关效率大大提升;在医疗领域,重庆与新加坡医院携手开展远程高清实时诊疗,借助AI算法实现疾病精准筛查;在教育领域,两地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同上一堂课”,实现了无障碍交流互动。
“此外,重庆与新加坡首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数字生态平台’,推动渝新数字产业的深度联动。”景根元表示,特别是联合举办了智博会、国际数字合作论坛,以城市集群形式组织重庆企业亮相新加坡亚洲科技盛会,并开展数字人才联合培养,促成500多家企业、智库开展合作,让重庆智能科技与新加坡创新理念碰撞融合,构筑起“渝新互联、智创未来”的数字创新合作生态。
面向未来,重庆与新加坡将从三个方面深化数字合作:包括共建绿色智能“新底座”,探索建设中新国际算力中心,联合开发面向东盟的云服务及数据服务;释放数据要素“新潜能”,探索中新数据跨境便利化流动机制和数据标准对接;拓展数字融合“新领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城市数字化治理方面的合作。
![]()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