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供应商到战略底座,地平线实现价值跃迁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11-10 22:11:53


熙熙攘攘的汽车市场,默默做事的实干家成了稀缺资产。

新兴产业链炙手可热,催生出不少增量部件供应商,但大多数并没有完整的商业闭环,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核心壁垒还非常脆弱。

混乱复杂的关系链中,做好自己远比互相攀比更重要。和其他选手相比,地平线懂得如何“利他”,比如地平线定位Tier 2,服务的客户既有整车厂,也有Tier 1供应商,这也让其商业模式十分灵活,从IP授权、芯片销售到解决方案交付等,全链路都可以赋能。

这种“你想怎么吃,我就怎么做”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

11月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式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将在中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系统级计算方案。

这也意味着地平线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再次迎来战略升级,地平线也从供应商到战略底座,实现了价值定位的跃迁。

第二次合作大提速

维持合作稳定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答案是灵活互利的商业模式。

一辆车有数万个独立零部件,上下游供应商构建起一条复杂有序的产业链,传统汽车Tier 1巨头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这条产业链之所以平稳运行百年之久,来自稳定的互利关系。

这种商业模式,不是由一家车企或者供应商决定的,它需要整个生态、市场和用户出现正向反馈时才会出现,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调整且跟随市场而波动。

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遭遇供应关系的重构,传统汽车Tier 1巨头相继调整,要么裁员要么新增新部门,大量增量部件供应商在卡位寻找自己的位置。

大众和地平线合作的升级,正是这一规律的缩影,也让地平线独特的商业生态价值再次凸显出来。

过去两年,基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软件研发是双方在华合作的“第一阶段”,随着自研系统级芯片的发布,合作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启。


而且这是大众汽车集团首次将系统级芯片的自主设计与研发落地中国,这和过去只在中国生产有着本质不同。基于地平线的软硬件优势、高性能芯片研发、及规模化量产领域的积累,酷睿程可以实现软硬件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对大众汽车来说,随着自研SoC落地,可以打通从底层硬件到软件算法的全栈能力,强化系统控制力,当然也符合“在中国,为中国”的公司战略,让大众在竞争中有了更多的确定性。

按计划,搭载地平线HSD智驾方案的大众车型,将于2026年推向市场。酷睿程设计的首批芯片,也会应用于大众汽车集团L3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中国车型,预计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量产交付。

对地平线来说,此次合作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强化了自身的地位,成为大众智能化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让自身业务有着更强的粘性和增长确定性,保障了商业价值和盈利潜力。

潜移默化的角色转变,在未来都将转变为真金白银的利好。

这种灵活且互利的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合作关系,为老牌车企巨头和中国初创车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

我们还能明显感受到,中国科技公司早已完成蜕变,不再是早前的追随者,而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顶级汽车制造商共创未来,这其中还蕴藏着更大的蓝海。


科技出海的新可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国。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稳居全球首位。今年前9个月,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4.8%达49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涨幅高达89.4%,按这个趋势,大概率会再次蝉联全球出口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各个角落的同时,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软硬件的步伐并不一致。

和美国、日韩等传统汽车强国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海外受欢迎,很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配置,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这些智能化配置为海外用户提供了超预期的体验。

但很多智能化技术,在海外并不能落地,再加上数据跨境的问题,很多中国科技企业独特的优势,在海外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此次地平线和大众的合作模式,就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从单一产品出口,升级为核心技术能力与商业模式的系统性输出。

这种合作模式能有效实现利益最大化,让中国技术体系在海外开枝散叶。借助大众的品牌背书,地平线可以迅速打开全球局面,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能迎来更大的机遇。

牵手地平线,大众也更像是“走捷径”,这种模式树立了一个智能化高效转型的标杆,一旦大范围落地,地平线或将吸引更多海外车企。

当然,作为全球车企的合作伙伴,自身素质一定要过硬。

根据地平线今年第一份半年报,上半年总营收15.67亿元,比去年同期9.35亿元增长67.6%。同时毛利润实现了高增长,毛利润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达65.4%。

绝大部分的营收是汽车解决方案贡献的,产品解决方案业务和授权、服务业务的营收结构占比接近1:1,这意味着两条腿走路更稳健。最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解决方案,也就是地平线的硬件收入,同比暴涨250%达7.78亿元。


这背后关键的产品就是征程6系列,作为国内唯一满足全阶辅助智驾需求的量产方案,征程6系列可以兼顾性能体验和量产效率。

今年上半年,征程6系列全阶通关成熟,产品及解决方案上半年总出货达198万套,售价更高的中高阶产品,上半年出货98万套,同比暴增6倍。中高阶产品价格更高,当然也能保证利润,按照目前的走势,地平线的营收曲线大概率是不断爬升的状态。


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的份额增长至32.4%,在中国自主品牌ADAS前视一体机市场,份额增长至45.8%,平均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案。

软硬一体的胜利

如果说商业的成功,是产品策略的反馈,那产品成功的背后,是地平线对软硬件一体的技术坚守。

和其他智驾供应商相比,地平线相当重视算法,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一直在强调,地平线是披着芯片外衣的算法软件公司,也始终坚持“从软件中来,到软件中去”设计芯片。

原因在于算法、基础设施和工程能力很像是不可能三角,大多数L4公司和芯片公司,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长板,三者很难兼顾,但高阶智能驾驶大规模量产离不开三者深度融合。

地平线打破了这个怪圈,凭借软件算法与芯片深度软硬协同,让系统效率更高,凭借这个优势,地平线芯片实现单位成本下性能最优。

比如“最强大脑”BPU不断进化,十年提升计算性能超1000倍,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实现规模化量产。

地平线还率先提出超越Transformer的下一代通用视觉模型——Vision Mamba,并与DeepSeek共同登榜2024全球最高引用AI论文。

HSD就是地平线软硬结合的集大成者,其基于真正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目前HSD已获得多家车企的10+款车型定点,未来3-5年,HSD要达成千万量产的目标。

未来十年,地平线有着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hands off(双手解放),五年推动eyes off(视线解放),十年推动minds off(心智解放),随着HSD的落地,地平线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地平线所呈现出来的,是一家中国智驾科技企业独有的竞争力,它没有模仿谁,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让生态更丰富,让合作更灵活,让客户始终有获得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