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iPad全线搭载OLED屏!苹果被安卓厂商逼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11-10 22:13:38

在过去几年里,苹果在显示技术上的节奏一直显得有些「克制」。iPhone 数字系列直到最新的 iPhone 17 才用上高刷屏;iPad mini 也是改模具后才用上全贴合屏幕;核心产品 MacBook Air 的 LCD 屏幕甚至连 HDR 都不支持。

不过这种「保守」做法很快就要结束了。



Apple

根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最新爆料,苹果正在研发 OLED 屏幕版本的 iPad Air 与 MacBook Air,这意味苹果将入门级设备也加入 OLED 阵营。据报道,iPad Air 版最快将在 2026 年春季推出,而 MacBook Air 的 OLED 版本则要等到 2028 年。届时,除去最基础的数字版 iPad,苹果的主要产品线都将完成向 OLED 的过渡。

在雷科技看来,从 LCD 转为 OLED,改变的并不只是 iPad、Mac 的屏幕这么简单。

来自友商的压力,让苹果越来越「听劝」

事实上,苹果走向 OLED,是一场被「逼出来」的变革。

在平板品类,安卓厂商的进攻一直都很激烈。十年前,三星就在高端机型中率先普及 SUPER AMOLED,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也陆续推出了采用高刷屏幕和旗舰芯片的平板产品,在影音表现和游戏响应上都不输 iPad Air。更重要的是,安卓平板的价格普遍下探至 2000 元至 4000 元价位,让苹果的中端产品线显得竞争力不足。



IDC

根据 IDC 的数据,2024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4.3%,华为登顶年度第一。与此同时,iPad 的全年市场份额下跌 7%。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让苹果不得不重新审视 iPad 的竞争壁垒。

在外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改用 OLED 不仅仅代表着 iPad 的屏幕升级,同时也是苹果回应市场的方式。无论看产品销量还是用户评价,iPad 用户都早已不再满足于「LCD 够用」的逻辑。即使苹果强调「体验优先」,尝试用 iPadOS 的应用生态和 M 系列芯片的强大性能提高 iPad 的竞争力,但友商同样在不断进步。



Apple

在雷科技看来,iPad Air 改用 OLED 从来都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这里的「时间问题」并不是说 OLED 屏幕技术发展的时间,而是 OLED 屏幕成本降低的时间——毕竟 iPad Air 改用 OLED 屏幕,对 iPad 生态来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用上 OLED 屏幕后,iPad 如何「等级森严」?

在苹果当前的产品体系中,iPad 系列共有四款:标准版、mini、Air 和 Pro。

过去,这四者在尺寸、性能和价格上泾渭分明,但随着 M 系列芯片下放,iPad Air 与 Pro 的性能差距被极大压缩。如今,M2 版 Air 的实际体验已经能覆盖大多数创作与办公场景,而 OLED 的加入,则会让它更接近 Pro 的显示体验。

换句话说,OLED 版 Air 的出现,将推进苹果重新划分 iPad 家族的层级。



Apple

雷科技预测,未来的标准版 iPad 会继续使用 LCD 屏幕以控制成本;Air 将成为「高素质屏幕 + 主流性能」的中坚力量;而 Pro 则会继续向专业用户倾斜,搭载更高刷新率、更亮的面板,以及独占的创作功能。

届时,苹果将一次改动 iPad 产品序列中 75% 的产品定位。无论从「工程量」还是市场影响的角度看,这都算得上是 iPad 产品线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

强敌如云,iPad 如何才能焕发第二春?

不过在雷科技看来,即使全面改用 OLED 屏幕,并重新划分产品,苹果也无法解决 iPad 份额下跌的问题。毕竟 iPad 当前的问题并不止源于自身硬件规格,也来自于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

我们先来说说来自外部的威胁——如今的安卓平板早已不同往日,从性能到交互都在逼近笔记本。前段时间小雷体验的 OPPO Pad5,更是从硬件、配件、系统、生态四方面入手,让安卓平板也有了自己的「生产力」,从而挑战长期被 iPad 占据的高端平板市场。

与此同时,苹果自己的产品线也在压缩 iPad 的生存空间。MacBook Air 的 M 系列芯片让它的续航和性能足以覆盖轻办公场景,传闻中的新模具甚至可能支持触控操作;折叠屏 iPhone 的概念也在持续发酵。如果这些产品都落地,iPad 原本「兼容手机与电脑」的角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模糊。



Apple

这也让苹果陷入一个微妙的两难局面:若让 iPad 更像电脑,就会与 Mac 形成内部竞争;若维持平板定位,又可能被安卓平板和折叠屏在生产力方向上超越。

从过去几年的演进来看,苹果选择了「回避」路线。它通过M 系列芯片提升性能,通过 iPadOS 增强功能,但始终没有跨过与 Mac 合流的界限。无论是台前调度、外接显示支持,还是贴近 macOS 的大屏光标交互,苹果都在强化 iPad 的「扩展性」,让 iPad「看起来」像一台 Mac;然后再用应用生态做区分,让 iPad 永远成不了电脑。

但这种「回避」的路线,又能为 iPad 换来多少时间呢?

除了显示iPad 还需要继续进化

在雷科技看来,OLED 对苹果更像是一场「重新定义中端产品体验」的起点。它既能让 iPad Air、MacBook Air 等产品摆脱「够用就好」的定位,也能在视觉表现上与 Pro 系列拉近差距。更高的对比度、更低的功耗与更轻薄的结构,让这些设备的形态空间被重新打开。

但苹果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屏幕材料的更替,而是如何在重叠的产品线上找到新的增长逻辑。当 iPad 与 Mac 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唯有在生态整合、交互形态和生产力体验上做出更彻底的创新,才能让这些「Air 系列」的设备不再只是升级版的硬件,而是承担起苹果未来产品矩阵中的关键角色。



Apple

可以肯定的是,苹果未来还会继续在 iPadOS 上加入键鼠优化等 macOS 的桌面化特性,但不会放弃触控为核心的平板逻辑,更不会主动打破应用生态的护城河。

毕竟在苹果的算盘里,模糊边界比真正融合更划算,而这种「暧昧」,也许才是 iPad 和 Mac 共存的最优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