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4天的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圆满落幕,本次上海会议活动吸引了200余位政、产、学、研各界领军人物,超5000名进博会展客商参加,累计参会观众9000多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活动会期由三天延长至四天,50人以下小型会议占比从去年的20%提升至40%以上,为深度交流创造更多空间。记者注意到,AI仍是现场当仁不让的关键词,然而虽然行业各异、赛道不同,如何看待未来的AI“打工人”,成为了各行各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
“超级智体:AI管理创新论坛上”在一个不到30人的小会议室里进行,一场关于AI“打工人”的头脑风暴火热开展,不少专家提到,许多行业已经因为AI的正式“上岗”而发生革命性改变。“比如说在广告领域,我只要能够接到任务,那从文案编撰、用AIGC去生成图片视频,到通过人工智能分发到各媒体平台获得流量,一个人已经有可能把以前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要做的事情全部做完。”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说,“所以这个时代当中,就是开始要重新去考虑人工智能背景下,新的管理体系怎么去构架。”
![]()
当数字员工成为人类员工的“同事”,劳动力和劳动关系都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例如原本“管人”的人力资源,未来还将管理“数字人”,这对于人力资源也提出了全新挑战。 “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很难‘上岗’,因为它还没形成‘人才’,就像一个大学毕业生刚被企业招来,他懂很多东西,但是可能他还不太了解企业的业务,也不太了解企业的价值观,他需要相当的锻炼和实践,那么你就得有人带他。那么今天的机器也是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到底这是原来传统HR的任务,还是IT的任务呢?显然都不是。所以我们今天想聚焦就这么一个细分的赛道,从这儿找一个突破口。”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表示:“进博会是一个更大的平台,我们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方面应该能推出很多很好的实践,希望能够推动中国智慧、中国实践走向全球。”
![]()
而当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人才”并正式“上岗”,如何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例如,既然成为了打工人,如何给人工智能打绩效,才能发挥好人机协同的最大效能?当人工智能从“工具”成为“伙伴”,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正走进现实。CDP董事长兼CEO吕威表示:“就像我们不会把电脑扔到地下把它击碎一样,实际上它对你来讲是一个高效的赋能手,如果是未来给AI打绩效的的话,我的建议是把AI和这个使用AI的员工的KPI融合起来一起看,如果他使用的AI越多、越聪明,他自身的绩效也会更好的话,那就应该达到了一个共荣的作用。”
看看新闻记者: 朱齐越
编辑: 朱齐越
摄像: 林羡德
责编: 师玉诚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