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一张合影就能泄露全家信息?央视紧急预警:“读心AI”正让社交晒图变成隐私炸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Chinaz 时间:2025-11-12 10:20:11

你以为只是随手发了张旅行合照?在AI大模型的“火眼金睛”下,这张照片可能正在泄露你的住址、身份证号、家庭关系甚至行程轨迹。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央视新闻罕见发出高危警示:随着多模态AI的普及,看似无害的日常图片正成为隐私泄露的新黑洞,而普通用户对此几乎毫无防备。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AI“读图术”已远超人类想象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现代AI不仅能识别人脸、车牌、证件文字,还能通过上下文推理还原敏感信息。例如:一张包含登机牌的照片,AI可提取姓名、航班号、座位号,并结合公开数据推测常住城市;一张孩子校服照,AI可识别学校Logo并关联家庭住址;甚至背景中模糊的快递盒,也可能暴露收件人全名与电话。

更令人警惕的是,研究人员已发现一种新型AI攻击手段:恶意攻击者可在高分辨率图片中嵌入“隐形提示词”,当平台AI自动压缩或降采样图像时,这些指令被意外激活,诱导大模型执行窃取、伪造或泄露操作——用户甚至不知自己已“授权”AI交出数据。

央视点名三大高危行为,人人中招

针对当前风险,央视特别列出三类绝对不可晒的内容:

1️⃣ 交通票证:火车票、登机牌、车牌等含姓名、身份证后四位、行程信息;

2️⃣ 个人证件: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高清照片,等于将隐私“打包快递”给黑客;

3️⃣ 实时定位+儿童/老人信息:晒娃晒老人+定位,极易被用于精准诈骗、人贩子追踪等犯罪。

AI时代,隐私防护需“主动防御”

专家呼吁,用户必须升级数字安全意识:

发图前务必打码关键信息(即使背景也要检查);

关闭社交媒体自动地理标记功能;

谨慎使用AI修图、AI扩图等第三方工具,避免原始图像上传至未知服务器;

家庭群、朋友圈也非“安全区”,信息一旦流出即不可逆。

AIbase认为,这场隐私危机的本质,是技术便利与数据主权的剧烈冲突。当AI能从一张模糊背景中“读出”你的生活全貌,我们不能再以“我没干什么坏事”为由放松警惕。在这个“万物可被解析”的时代,保护隐私,就是保护人身安全。每一次点击“发送”,都该是一次深思熟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