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理想汽车下滑,德赛西威降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砺石商业评论 时间:2025-11-12 12:16:21

导语:作为国内座舱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的双料冠军,德赛西威目前在智驾领域的卡位价值和领先优势依然突出。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净利润罕见下滑

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德赛西威的三季报让它的投资者有些失望。

前不久,德赛西威发布三季度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7亿元,同比增长17.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7.08%。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76.92亿元,同比增长5.63%,创下2020年以来最低营收增速纪录。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下降0.57%,这也是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意料之外的,是德赛西威业绩高增长的戛然而止。

作为国内智能座舱和智驾域控制器领域的“双料冠军”,德赛西威过去五年业绩增长十分强劲。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德赛西威营收从68亿元增长至276亿元,净利润由5.18亿元增长至20.05亿元,四年内营收、净利润增幅均为四倍左右。2025年上半年,德赛西威营收增速为25.25%,净利润增速为45.82%,继续保持着较快的业绩增速。



但从2025年半年报中的诸多“异常”数据来看,德赛西威三季度业绩的滞涨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从近三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德赛西威营收增速已经从三年前的36.16%(2023H1)下滑至25.25%(2025H1),业绩增速连续三年回落。此外,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上半年德赛西威销售、管理以及研发三大费用支出均出现大幅上涨。其中,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幅高达81.1%,远高于同期营收增幅。

与此同时,德赛西威的资产状况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截至2025年6月末,德赛西威合同负债余额为4.57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同一时间节点,德赛西威应收账款余额大幅攀升至87.77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0亿元,应收账款增幅远高于公司营收增幅,这说明公司回款压力以及坏账风险都在增加。

还需要注意的是,德赛西威为理想汽车迄今上市的所有7款车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座舱域控以及智驾域控两个领域双方均有密切合作。2024年,德赛西威来自第一大客户(理想汽车)的销售收入为66.04亿元,收入占比高达23.91%,大客户依赖度风险较为突出。据官方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新车交付量只有93211辆,同比降幅高达39%。因此,核心大客户理想汽车销量的下滑也对德赛西威三季度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从第三季度来看,德赛西威费用的刚性支出问题依旧突出。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达到12.04%,同比增长0.58个百分点。此外,随着下游车企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德赛西威第三季度毛利率仅为18.51%,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的增长以及毛利率的下滑成为公司三季度增收不增利的两个重要原因。



在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同时,德赛西威存货金额却大幅攀升至50.03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超过1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德赛西威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73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长7100万元。

财报公布次日,德赛西威股价大跌7.07%,总市值一日内蒸发超50亿元。截至最近交易日,德赛西威最新市值约为695亿元。如果从9月底的年高点算起,德赛西威市值累计缩水已经超过200亿元。

从市盈率来看,德赛西威的动态市盈率仅为29倍。显然,在科技成长股主导的这一轮牛市中,德赛西威的这一股价表现很难让投资者满意。那么,作为国内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领域的绝对龙头,德赛西威是否存在着“错杀”的可能?

2

持续转型之路

德赛西威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由飞利浦汽车音响、香港金山以及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德赛集团前身)合资成立,早期业务是以车载音响为主。此后,随着外资股东的几次股权调整,德国曼内斯曼、西门子以及大陆集团先后成为公司股东。2010年,德赛集团成功收购公司外方股份,公司正式更名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失去外资光环之后,德赛西威开始独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开始了车联网方面的业务探索。凭借着公司在音响导航系统、仪表盘等领域的积累,德赛西威决定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转型。此后,随着新能源汽车座舱大屏化时代的来临,德赛西威一举成为座舱大屏市场的领导者,并先后成为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座舱核心供应商,后成功于2017年成功登陆深交所。

在成功押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同时,德赛西威也在密切关注互联网造车的进展。很快,一家名为车和家(理想汽车前身)找到了德赛西威,想要德赛西威为其开发车机系统和显示屏,这就是后面“智能座舱”的雏形。然而,由于理想这一款两座低速电动车SEV车型最终惨遭流产,德赛西威与理想汽车的首次合作并未成功。

不过,基于双方在首次合作中的信任和契合度,理想汽车在开发其首款新车理想ONE时仍选择与德赛西威合作。此后,随着这一搭载着四屏联动座舱新车的热销,德赛西威也首次量产了基于高通820A芯片的座舱域控制器,正式踏入了智能汽车的大门。在理想ONE之后,德赛西威又开发了基于高通8155芯片的座舱域控,搭载于理想L系车型等。



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业务营收从78.93亿元增长至182.3亿元,四年时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截至目前,公司第四代智能座舱已在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汽车等客户规模化量产,并持续获得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客户新项目订单。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4年,德赛西威座舱域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1%,成功超越特斯拉的代工厂和硕、广达,位居行业第一位。

在成功进入到智能座舱域控领域之后,德赛西威又将目光瞄准了智能驾驶领域。早在2018年,德赛西威就成为英伟达新一代超级计算芯片Drive Xavierr芯片的全球六家合作授权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也是在这一年,德赛西威与英伟达、小鹏汽车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L3级自动驾驶技术,将实现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自主变道,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等功能。

2020年,小鹏汽车热销车型P7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首个搭载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自动驾驶量产方案的车型,这也让德赛西威首款基于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3顺利量产。在此之后,德赛西威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先后拿到了理想汽车、上汽、长城、广汽等自主品牌的订单,并持续获得丰田汽车、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多家合资车企的新项目订单。

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营收从13.87亿元大幅攀升至73.14亿元,成为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2025年上半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达到28.32%,表明公司已经在智能座舱主业之外成功开辟出第二增长曲线。



3

革命尚未成功

随着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条赛道中的顺利突围,德赛西威近五年业绩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公司股价也迎来了大幅上涨。2022年8月,德赛西威股价曾创出201.4元的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100亿元,相比2018年低点上涨10倍有余。

不过,在随后的三年里,德赛西威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即便不考虑三季报对于公司股价的冲击,德赛西威2025年股价最高值仅为154.17元,这距离公司历史高点仍有20%的距离。对比看,拓普集团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值均创出新高。这其中,除了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后所带来的估值压力之外,智驾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也是其股价持续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尽管德赛西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远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地步。相反,出于上汽所谓“不将灵魂交给华为”类似的动机,蔚来、小鹏等整车企业纷纷高举“全栈自研”大旗,不愿将智驾等核心部件完全交由第三方供应商。另一方面,随着华为的强势入局,华为智选下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已经全面铺开,德赛西威愈发面临到华为这一强劲对手的贴身肉搏。

事实上,尽管公司头顶智能座驾和智驾域控制器双冠王的头衔,“高科技感”十足的德赛西威的毛利率水平并不高。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德赛西威毛利率由24.6%下滑至19.88%,连续四年同比下行。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由43家企业组成的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板块之中,德赛西威营收规模排名第二,但其毛利率仅排名第17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所幸的是,相比国内市场的严重内卷,德赛西威海外市场毛利率水平明显更高。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境内销售占比为92.91%,毛利率仅为19.67%。同期,公司境外销售占比不足8%,毛利率却高达28.93%。显然,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国际客户,德赛西威不仅可以实现销售规模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优化自身的毛利率表现。

在此背景下,德赛西威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据半年报披露,德赛西威已经完成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分支机构战略布局。2025年5月,公司在印尼地区开始贡献产能。2025年6月,德赛西威墨西哥蒙特雷工厂首个量产项目诞生,为美洲市场提供了更高效的本地化服务保障;西班牙智能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为欧洲地区提供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领域的系列前沿智能化产品。



整体来看,作为一家传统的音响导航系统的供应商,德赛西威独立发展之后并没有故步自封,反而在持续进行产品升级,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并成功抓住汽车座舱大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普及的两个风口,成为新能源汽车智驾浪潮“下半场”的最大赢家之一。即便是公司三季度业绩增速略有放缓,德赛西威目前在智驾领域的卡位价值和领先优势依然突出。与此同时,公司的海外业务布局也即将进入收获期。在智驾平权的大趋势下,德赛西威的未来发展无须太过悲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