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当AI硬件开始“反杀”手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星海情报局 时间:2025-11-12 14:12:38



2025年11月6日的科大讯飞全球开发者节现场,董事长刘庆峰做了一个对比演示:

在高噪音和远距离两种条件下,最新款iPhone17 Pro和讯飞智能办公本X5进行同时录音转写,当噪音一路从30分贝增加到80分贝,iPhone17 Pro的转写准确率一路从94.23%到跌破50%,最终停止了转写;而X5则显示出了相当出色的稳定性,在80分贝的嘈杂环境中,依然保持住了95.08%的转写准确率。

测试视频结束的时候,会场响起一阵低呼。大家想得到会有差距,但可能谁也没想到,在专业场景下,一个通用智能硬件所能实现的最佳效果,依然和专业AI硬件之间有着如此显著的差距。

看似随机的对比背后,是早已出现的AI硬件产业的结构性分化:据IDC数据,2025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仅3.2%,创十年新低;反观专注垂直细分场景的AI硬件,RUNTO报告显示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4%,达1.102万亿元,其中消费级AI硬件的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

当通用智能终端陷入明显的创新瓶颈,专用AI硬件的迅猛增长,正在推动全球科技权力格局迁移。

从大疆占据全球消费无人机80%份额,到讯飞办公本以极致的专用能力领先顶级手机,再到华为昇腾芯片支撑国产大模型算力半壁江山……中国企业正在这一轮AI硬件爆发的浪潮中率先卡位,成为新规则的塑造者。将AI以世界上其他地区难以想象的速度落入实际应用,彻底改变着未来的生产力格局。


“得寸进尺”的市场,与讯飞的三代产品

在AI硬件产业的革新背后,隐藏着一条被大多数厂商忽略的真理:市场的奖赏永远属于率先洞察需求的公司。刘庆峰用来对比测试的讯飞办公本,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2018年,时代的底色还是Kindle定义的“阅读器”战争。那年Kindle在中国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声望如日中天。亚马逊一份内部文件中称,到2017年底,中国已成为Kindle最大的市场,设备销量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

跟风者蜂拥而至,彼时你随便打开一个购物网站,都能在消费电子板块轻而易举找到不下五个在做“电纸书”的品牌。掌阅,文石,墨案,大我,汉王,还有各种各样早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乱七八糟的杂牌,都在试图杀进墨水屏终端的战场。

然而2018年的科大讯飞,却正在Demo测试一台和Kindle定位完全不同的墨水屏设备——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1。

在X1出现之前,墨水屏设备的核心关键词是“阅读”,这是个由Kindle所定义的市场,所以品牌也被理所当然的分为了两个阵营:Kindle和“其它”。

而在X1出现之后,墨水屏设备的关键词从“阅读”转向了“办公”,这是一个由讯飞所开创的赛道,所以在智能办公本的赛道,品牌也被理所当然的分为了两个阵营:科大讯飞和“其它”。


就像大疆之前不存在消费级无人机一样,在讯飞跳出“阅读”的红海,找到“记录”的蓝海之前,市场上也没有墨水屏办公本这个品类。这款曾被早期用户戏称为“电子速记员”的设备,上市首年销量就突破了12万台,其中73%用户为律师、高管、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就连墨水屏办公本这个赛道,都一度吸引了华为、小米等终端巨头的入局试探。

但市场永远是“得寸进尺”的。当记录的需求被满足,用户就必定不再满足于“记录了什么”,转而开始追求“记录的内容意味着什么”。于是讯飞真正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

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点燃了全球对生成式AI的热情,也让所有用户看到了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但行业里绝大多数玩家的回应都是略显仓促的。许多厂商选择“接个API”了事,却因为硬件处理能力不足,动辄时延超过5秒,无识别率搞起,被用户吐槽为人工智障,使用效果还比不上手机App里的随口问答。

反而讯飞的第二代产品,展现出了压倒性的AI调用能力——它用上了自研的星火大模型,却没有贪多,而是围绕“会议”这一核心场景做了一系列的深度优化。简直是家底丰厚,还能务实低调的典范。

但结构化的AI会议纪要,出色的方言和外语支持,智能化的AI发言稿扩写,对于永不知足的用户来说,依然不够。事实是,当你做到了1,蜂拥而至的需求23456就会开始集体爆发。

你说我能调用云端使用大模型,用户说那如果我在飞机上怎么办?你说可以提前转写好内容,用户说不是提前不提前的问题,我们一开会,涉密级别都很高,联网的模型你敢给,但我不敢用。

你说我能实现会议室环境下98%的转写正确率,而且还能分位置定位到人,自动识别发言者,多人模式下智能分辨声音来自于谁。用户说我们开会都不在会议室,而在工厂里,工地上,噪音大一点怎么办?多人说话干扰太多怎么办?

于是,2025年,在两年的全民AI热潮培养之下,永远“得寸进尺”的用户们,等来了讯飞的第三代智能办公本X5。


行业红海中的蓝海开辟——讯飞的差异化定位与核心能力

当讯飞办公本在2025年完成第三次产品迭代时,整个墨水屏行业正陷入一场“无声的内卷”。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纸平板市场分析报告》,该季度中国市场电子纸平板全渠道销量为41.7万台,同比增长8.6%。看似平稳的增长背后,是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各大品牌仍在屏幕分辨率、续航时间等传统参数上激烈内卷。

然而,就在这片红海之中,讯飞却在智能办公领域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讯飞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词典笔在中、日、韩、美等重点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46%。讯飞听见SaaS平台用户突破9800万,覆盖港澳地区,国际版产品Deepting在欧盟及英国市场用户突破100万。X5作为最新的旗舰级产品,在双十一期间依然占据了4000元以上高端办公硬件销量榜的榜首。

讯飞最关键的突破,在于用三代产品,彻底将智能办公本从“电纸书”的品类认知中解放了出来,重新定义为“AI赋能的高端生产力工具”。这一转变带来了价值体系的彻底重塑,让竞争升维了。

别说在墨水屏领域了,就算加上所有的智能终端,各种手机,电脑,平板,你都很难找得到能和讯飞X5实现完整对标的AI硬件产品。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讯飞的软硬一体战略,在过去十年里,已经构建了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壁垒。


以X5举例,讯飞首创了“上4下4环麦克风阵列”,这种八麦克风阵列的硬件布局配置方案,只有办公本这样的专业设备才能采用,目前还无法安装在手机等通用智能设备之上。而讯飞采用的声源定位和自适应降噪算法,也是在这个硬件配置基础上进行的调优。

在这样软硬一体的专业解决方案面前,即使有着再深厚的声音识别技术储备,作为通用智能硬件的iPhone17 Pro也很难在极限条件下超越X5的转写准确率。文章开头和iPhone17 Pro的那场对比测试结果,背后是讯飞智能办公本团队软硬一体能力的终极体现。

也正是这样的能力,让AI从“炫技”的玩具,变成了真正懂行的“职场参谋”。而驱动所有进化的核心关键词,是“懂”——

懂环境、懂场景,支持历史数据激活,懂你的过去,也希望通过你的历史数据去懂你未来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刘庆峰在讯飞1024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把演讲主题定为了“更懂你的AI”。因为只有更懂你,才能和你更好的配合,给你提供更好的工具,实现更高的效率。


举个例子,讯飞甚至给X5设计了一个“一键离线”的物理断网拨片,因为绝大多数高管在讨论敏感业务时,都需要绝对的确定性——确保数据不会外泄。X5的物理断网设计提供了这种确定性,这是纯软件方案无法比拟的。讯飞甚至为了保证不出现任何误操作,还在物理拨片上做了示意灯。

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每天高强度的会议和信息涌入,让他们同样迫切地需要AI协助处理,所以X5又搭载了端侧大模型,保证在物理断网的条件下,依然可以调用本地模型进行语音转写、AI会议纪要等功能。而端侧大模型同样会根据使用不断自我训练,变得越来越懂你。

在这样的产品策略之下,X5的作用,逐渐从工作场景延伸扩展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枢纽。我身边就有一位连续使用三代讯飞办公本的用户,她现在所有的会议记录、读书笔记、灵感碎片都存储在办公本里,这些数据通过AI进行关联分析,几乎成为了她的第二大脑。

在这场变革中,讯飞办公本的发展路径或许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参照——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参数的比拼,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较量。更为重要的是,讯飞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企业在AI硬件领域实现技术引领的可能性。通过将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与对本土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相结合,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全球AI硬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从中国洞察到全球验证——好产品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当讯飞智能办公本X5在2025年双十一期间斩获4000元以上高端办公硬件销量榜首时,这个成绩不仅是中国市场的胜利,更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AI硬件价值重构正在发生。

2025年前三季度,讯飞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其中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7倍。这些数字背后,有日本的工程师、中东的石油公司、东南亚的金融机构,甚至在非洲的跨国矿业集团高管。而全球市场的共鸣点在于,高端商务人群对效率与安全的追求是共通的。

目前,iFLYTEK AINOTE 2在全球实现了2500万元的众筹销售成绩,覆盖了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超过6200名支持者,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薄电子墨水平板”认证,并强势登顶美国Kickstarter、日本Makuake、韩国Wadiz三大国际众筹平台,获得了USA TODAY、Tom's Guide等全球顶尖媒体的一致推荐。


而针对全球各地的本土化创新,则成为了讯飞进一步走向全球化的利器。在东盟市场,讯飞推出专门针对十国语言优化的多语言大模型底座;在中东,设备增强了对阿拉伯语方言的识别能力。这种深度适配背后是讯飞对全球场景的精准把握。

正是这些看似细微但至关重要的优化,让讯飞办公本在海外不仅被视为工具,更被认可为“懂本地业务的智能伙伴”。而全球市场的成功,反过来验证了中国AI硬件创新模式的普适性。它证明的不仅是单款产品的优秀,更是一种产业逻辑的胜利:真正的创新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全球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响应。

当我们将视线从讯飞办公本的七年历程移开,放眼整个中国AI硬件领域,会发现一条相似的路径正在不同赛道重复上演:大疆在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占据超80%份额,其起步于专业航模爱好者的小众需求;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的绝对领先,始于对偏远地区网络覆盖这一“吃力不讨好”场景的深耕。讯飞办公本的成功,则始于一个看似小众的“办公需求”,走向了AI硬件的星辰大海。

在AI硬件领域,中国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共塑者。而所有企业的成功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范式——在极度内卷与外部压力的夹缝中,锤炼出对需求最深切的洞察与最极致的响应能力。

这种范式可以归结为“价值创新”三部曲:

第一,从“红海”到“蓝海”的赛道重构。中国厂商最独特的能力,在于总能在一片公认的红海中,凭借对用户“未言明的痛苦”的敏锐洞察,开辟出新的蓝海。讯飞没有在“电纸书”的血海中与Kindle缠斗,而是重新定义了“智能办公本”;正如大疆没有继续改进遥控飞机,而是创造了“会飞的相机”。这背后的核心不是不与人争,而是为人所不能为。

第二,以“软硬一体”构建非对称竞争力。当纯软件或纯硬件的创新易被复制时,中国头部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艰难但也是最稳固的路径:软硬一体。讯飞自研星火大模型并与麦克风阵列、芯片深度耦合;华为从通信协议到麒麟芯片再到鸿蒙系统进行全链路优化。这种将硬件、软件、算法、生态深度融合的模式,创造了1+1>10的体验壁垒,使得竞争对手难以通过单一技术优势进行颠覆。这不再是参数的内卷,而是系统能力的升维。

第三,将“本土化洞察”锻造成“全球化利器”。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AI硬件提供了全球最苛刻的练兵场。一款产品若能同时满足一线城市金融精英的涉外会议需求、制造业工厂的嘈杂环境转录、以及地方政务会议的方言理解,其本身就具备了征服全球市场的底层能力。讯飞办公本的出海成功,本质上是将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成功,复制到全球市场,并针对性地进行本土化微调。

回望文章开头那场和iPhone的对比测试,其意义早已超越一款产品的胜负。它似乎也暗示着全球科技产业权力格局的迁移:

在AI基础硬件领域,我们有华为;在通用智能手机终端,我们有米OV;在汽车领域,我们有比亚迪、长安、奇瑞、蔚小理们百花齐放;而在消费级垂直AI硬件赛道,我们有讯飞的办公本、翻译机、学习机,也有智能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酒店送餐机器人和千千万万的智能硬件厂商。

从ENIAC到iPhone,过去80年重大硬件创新几乎均由欧美主导。但AI驱动的范式革命,正在改写历史剧本。当刘庆峰举起那台世界上最薄的电子墨水平板X5时,他手中的仿佛不仅是一个产品,而更像一把推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关注产业资讯,破解科技密码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讯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