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11月12日,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在朋友圈正式发声,宣布已在小米MiMo团队开展工作,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这是自去年底传闻雷军以千万年薪招募她以来,罗福莉首次公开确认加盟小米。
![]()
罗福莉朋友圈发文。(图源网络)
据罗福莉朋友圈发文:“正在Xiaomi MiMo,和一群富有创造力、才华横溢且真诚热爱的研究员,致力于构建这样的未来,全力奔赴我们心目中的AGI。” 她的表态终于证实了数月来业内的猜测,正带领团队向通用人工智能发起冲锋。
11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小米集团内部获悉,罗福莉已入职小米。“可以在企业飞书上查到。”
“天才少女”罗福莉曾传闻入职小米
罗福莉与小米的关系,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
2024年年底,业内盛传雷军以千万年薪招募罗福莉担任小米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但此后一直没有官方确认,罗福莉的去向成谜。
今年2月,罗福莉的亲属曾透露她已到新岗位上班。同时,小米内部员工系统却始终没有“罗福莉”名字的员工记录。
2025年10月中旬,罗福莉作为通讯作者出现在小米与北京大学合作的一篇AI论文中,论文题为《通过对齐训练与推理路由机制稳定MoE模型的强化学习》。
在学术圈,通讯作者通常承担着课题的经费筹措、研究设计与论文把关等重要职责。学术平台OpenReview显示,罗福莉的身份是“Individual Researcher”(独立研究员)。而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猜测,她可能使用化名“Cici”在小米工作。
小米正加速布局AI大模型
罗福莉加入的小米MiMo团队,正是小米在AI大模型领域的重要布局。
今年4月30日,小米宣布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模型Xiaomi MiMo。该模型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的公开测评集上,仅用7B的参数规模,就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
小米自2023年4月组建AI大模型团队以来,一直聚焦于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这与许多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思路不同。
端侧大模型是小米重点突破的方向,这与IDC对中国AI手机市场的预测不谋而合——到2027年,中国AI手机份额将迅速增长,占比超过50%。
9月19日,小米进一步开源了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模型——Xiaomi-MiMo-Audio。
迈向AGI之路
超越语言的智能如何实现?
罗福莉“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的表态,与当前AI领域最前沿的思考方向一致。
就在11月10日-11日,“AI教母”李飞飞连续发表观点,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本质是“黑暗中的文字匠”,虽能言善辩却缺乏现实根基。
李飞飞提出,AI的下一个前沿是“空间智能”。她认为,尽管以LLM为代表的AI技术已深刻改变世界,但它们“能言善辩但缺乏经验,知识渊博但缺乏现实根基”。
“空间智能将是AI的下一个前沿,它将赋能AI,使其拥有故事讲述者的想象力、第一反应者的行动力,以及科学家的空间推理精度。”李飞飞在文章中写道。
无独有偶,11月11日,一篇发表在GeneOnline上的文章也探讨了全模态语言模型(OMLMs)如何整合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模态,推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
罗福莉提到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正是全球科技巨头竞相追逐的圣杯。
微软AI负责人Mustafa Suleyman近日表示,微软现已摆脱与OpenAI合作中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追逐AGI。
Suleyman透露,微软正在新成立的“微软AI超智能”部门内,构建“世界级、前沿级的研究能力”。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在积极推进AGI研究。11月7日,北京大学王亦洲教授在沈阳化工大学分享了题为“A Cognitive Architecture of AGI: CUV-pg”的报告,提出了CUV-pg理论框架,探讨了“认知-能力-价值”的动态交互机制。
在硬件层面,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约书亚·杨团队近日成功开发出功能齐全的人工神经元,能耗比人脑低数千倍,有望彻底改变AI部署方式,被看作是实现AGI的关键拼图。
AGI的世界不止于语言,物理与现实是未来的主战场。随着科技巨头纷纷转向世界模型与空间智能的研发,这罗福莉的动向,或将成为小米在下一代AI竞争中的关键变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