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以“AI·成就梦想”为主题的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苏州正式提出“OPC(One Person Company)”理念,向全球发出创新邀约,开启“个人+AI员工即公司”的超级个体时代。
![]()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真金白银”筑巢引凤,搭建产业发展基石
近年来,苏州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2025年初,苏州连续推出《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和《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更以“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创新和人才培育——推出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大模型创新应用等14条政策,单项支持最高达1亿元;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
今年9月,苏州瞄准“人工智能+”七大重点方向,出台《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进一步细化发展路径。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
政策引领下,苏州AI产业呈现蓬勃生机。今年1至8月,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472亿元,增速高达18.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还有73个项目通过国家算法备案,14个项目完成国家大模型备案,获批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等,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作为经济大市、工业强市,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努力建设“核心企业引领、上下游协同”的产业格局,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条。截至目前,苏州已建设6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载体,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500家,其中上市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1140家。
区域协同人才发展,打造AI创新高地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得益于其精心构建的多元协同生态体系。在区域布局上,苏州针对重点板块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的特色品牌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模术空间”,重点发展大模型、具身智能、工业软件;相城区塑造“数智新地”,聚焦智能网联、数字金融、智能建造领域;吴中区建设“具身智谷”,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新一代智能终端;常熟市发展“智算未来城”,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区域分别构建“模型+”“数据+”“机器人+”“算力+”的生态体系,形成品牌协同效应,加速赋能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才集聚方面,在本次大会上,苏州启动人工智能OPC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到2028年,打造超30个OPC社区、新增培育1000家OPC企业、集聚超10000名OPC人才,建设成为全球OPC人才向往的创新发展高地。
为配合这一目标,11月10日至12日,苏州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联动举办了“知名高校学子创新创业苏州行”活动,汇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所国内顶尖高校的近500名有创业经历或意向的青年学子,搭建青年人才与AI产业深度融合的桥梁。
从产业赋能到城市治理,智慧苏州触手可及
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展现其真正价值,苏州在这一领域同样走在前列。
在生物医药领域,英矽智能利用生成式AI和机器人实验室赋能新药研发,该公司首款由AI设计的TNIK抑制剂从确定靶点到被提名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用18个月,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镁伽科技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的鲲鹏实验室,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解放科学家的双手,该实验室实验通量提升40倍、数据生成能力提升100倍,加速了新药物研发步伐。
在智能制造领域,昆山三一重机微挖智能工厂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系统能同时生产200多种不同型号的微型挖掘机,系统搭载的数据大模型背负了100多条约束条件,实现了生产操作流程的任意、快速切换。“这条装配产线上,一个单班一个月就能生产3000台挖机。”三一重机运营本部副总经理何鹏飞介绍道。
在环境执法方面,苏州市太仓生态环境局利用AI人工智能模型排查分析自动监测大数据,精准查处了一起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水污染案,该案获评全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优秀案卷,是全省唯一获评的优秀案卷。
在政务服务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一网通办(企业版)”小程序,依托大模型赋能,实现“搜”“问”“办”全链深度融合。该程序推出“AI看专区”、“AI解读”、“AI收藏夹”以及覆盖人才服务、企业登记、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智能体,组团解决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
今年9月,姑苏区发布了“水上智慧哨卡”、“医疗问诊AI”、“城市安全风险AI防控平台4.0”等人工智能典型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紧扣民生、产业、城市治理等需求,通过加快重点领域技术落地,提出了一系列数字智慧解决方案。
从苏州工业园区的“模术空间”到常熟市的“智算未来城”,从AI赋能制造业到探索OPC创业新模式,苏州正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全速前进。
文/吴铭菲
资料苏州发布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央广网 苏州日报 新华社 中国日报 苏州市数据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