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五连板!光伏投资“折戟”后再跨界,孚日股份新能源材料子公司仍亏损

IP属地 中国·北京 时代周报 时间:2025-11-12 22:18:58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王至成


近期,锂电池电解液热度持续,也带火了传统纺织龙头孚日股份(002083.SZ)。11月6日至11月12日,公司股价已连续五个交易日涨停。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股价异动前夕,11月4日,孚日股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复多条投资者提问,内容涉及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子公司山东孚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日新能源”)锂电材料相关产品等。

十年前光伏投资“折戟”后,如今再跨界新能源的孚日股份,缘何受到市场热捧?

11月11日,针对公司新能源材料产品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孚日股份并发送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不过,11月11日晚间,孚日股份在最新股价异常波动公告中提示称,由于下游锂电行业的恢复仍面临着不确定性,公司子公司孚日新能源仍然面临亏损的风险。

光伏投资曾“折戟”,二次跨界新能源

资料显示,孚日股份以纺织业为主业,2023年,公司首次披露“家纺+新材料”双主业发展战略。其中,家纺业务仍以中高档毛巾系列产品以及装饰布系列产品为主,新材料业务则包含功能性涂层材料业务及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公告发现,孚日股份早年曾跨界新能源。2008年,面对纺织行业的困境,公司曾进军CIS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2010年,合资公司埃孚光伏短暂攀上业绩高峰,实现净利润1745万元。然而,光伏投资“黄金期”转瞬即逝,孚日股份光伏业务在受到冲击后于2014年停产。

与十年前相比,孚日股份跨界出现了“新变化”。2025年半年报显示,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公司尚未完全脱离家纺主业的支撑。

其中,功能性涂层材料业务,公司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尝试,其涂层材料业务已进入中石油、中车新能源供应链,并取得中国船级社认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公司11月4日在互动平台披露内容显示,其子公司孚日新能源已形成氯代碳酸乙烯酯产能4万吨、碳酸亚乙烯酯(VC)精制产能1万吨。

财务数据显示,二次跨界布局双主业后,2023年及2024年,孚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3.40亿元、53.46亿元,实现净利润2.87亿元、3.48亿元,连续两年营收净利双增。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孚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8.41亿元、净利润2.9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45%和12.05%。对此,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表示,因可转债利息费用的税会处理差异,公司补缴了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若剔除该事项的影响,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

跨界后的新主业是否能够持续为公司业绩增长“供能”?记者致电孚日股份并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家纺业务外销收入承压,新能源材料子公司仍亏损

作为公司主营业务,家纺业务仍是当前孚日股份业绩“压舱石”。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家纺业务贡献了69.82%的营收,家纺行业整体毛利率也提升至26.38%。

不过,孚日股份家纺业务以外销为主,外销收入占比超60%。而美国近期的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外销收入同比减少5.11%。

外销收入下滑,孚日股份却加速海外布局。10月31日,公司于埃及新建6127吨毛巾项目获山东省发改委备案。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投资建设该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服务海外客户的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主营业务外销收入承压,而新材料业务中,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还面临亏损风险。

公告显示,孚日股份依托子公司孚日新能源积极布局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主要生产氯代碳酸乙烯酯(CEC)、碳酸亚乙烯酯(VC)电池级产品等动力锂电池上下游系列产品。2025年前三季度,孚日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6839.81万元,同比上涨47.78%;净利润则亏损3032万元。

孚日股份曾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重点加强与电解液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但对于与头部企业合作情况,公司并未披露。此外,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方面的研发投入也未明确披露。11月12日,隆众资讯分析师王建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属于新能源中较高端行业,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跨界进入,仍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目前来看,现有VC技术短期内不会被快速取代。

记者注意到,上海钢联监测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亚乙烯酯(VC)价格自2025年9月以来涨幅超过50%。

王建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VC此次价格反弹有一定的支撑,主要因素为终端需求上升。中长期来看,价格走势仍以观望震荡整理为主。“对比前几年的集中投产,目前市场对于新能源项目投资可能会更加理性和慎重。”

孚日股份的二次跨界,是一场比十年前更具准备的战役。不过,行业周期之下,跨界风险不小。对于这家传统纺织龙头的新能源跨界之路,时代周报记者将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