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当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至,如何让其成为弥合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的强力引擎?一场在四川达州召开的推进会,展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张覆盖城乡、旨在打破资源壁垒的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正在秦巴山麓加速编织成型。
![]()
政策引领:数字战略落地生根,绘就教育均衡新蓝图
11月12日,达州市人工智能赋能“网链共享计划”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校举行。这场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市中小学全程直播的会议,让前沿教育理念穿透物理壁垒,触达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会议的召开,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区域层面的精准落地与深度回响。从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宏观指引,到《四川省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具体部署,政策蓝图已清晰绘就。
“以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教育资源研究所所长罗海峰在现场强调,“‘网链共享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资源普惠、教学精准、教研协同、管理智能’的区域教育新生态。”
课堂变革:AI赋能循证教学,实现从“经验”到“数据”的跨越
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的AI循证教学录播教室,变革的力量触手可及。初中与高中两节AI赋能示范课接连上演。授课教师借助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实时捕捉学生学习轨迹,动态优化教学策略。
“系统能自动标记学生的疑问点,比如这道几何题有12名学生提交了错误答案,我就能立刻进行针对性讲解。”授课教师的现场演示,让观摩者直观感受到AI如何为“因材施教”这一古老教育理念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
![]()
“循证教学正推动教师从‘凭经验授课’向‘靠数据决策’转变,这是教育迈向智能化的核心价值。”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杜炫杰副教授在点评中指出。
实践样本:“网链”聚力,薄弱校实现“逆袭”
作为四川省“网链共享计划”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双料引领学校”,达州市第一中学的探索成果颇具说服力。该校校长杨杰分享的一组数据,印证了“网链”的强劲拉力:自2019年承担四川云教直播任务以来,学校已连续三次获评“优秀高中主播学校”。其直播覆盖的远端学校中,一所典型学校的本科上线率从2019年的8%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6%;绵阳秀水中学的直播班数量从2个扩增至6个,师生规模与考试成绩均创十年新高。
“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少数学校的‘专利’,这就是‘网链’共享的力量。”杨杰表示。
素养提升:技术赋能,照亮学生全面发展之路
技术赋能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学业成绩的攀升,更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蓬勃生长。据介绍,由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牵头开展的“红色故事共讲”、“跨校科技发明共创”等20余场品牌活动,已覆盖超万人次学生。远端学校学生的科技竞赛获奖数量从2021年年均2项跃升至2024年的15项,劳动实践参与率从40%大幅提升至95%。“民族地区非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等特色案例成功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这些深刻变化,印证了达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的观点:“教育数字化的终极追求,是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未来展望:智能感知与协同教研,勾勒教育新图景
推进会上,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严斌宇副教授的专题讲座《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引发了广泛思考。他提出的“数智协同教研新范式”、“学情智能感知平台”等前沿概念,为与会者勾勒出未来教育的清晰轮廓。
与此同时,教育科技企业搭建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示,让未来图景变得触手可及——从精细化的课堂行为分析,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送;从无缝衔接的跨校教研直播,到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库,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截至目前,达州市已成功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教学联盟体系。以达州市第一中学校为省级引领节点,辐射带动全市14所高中网点学校及9所义务教育学区中心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网链种子教师’培养计划,让AI应用能力在广大教师中生根发芽、普及深化。”达州市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中心负责人透露。
从“云教”直播的初步尝试,到“网链”共享的深度融合,从单向输送走向双向互动,达州的探索正在为中国西部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这张由人工智能技术精心织就的教育共享网络,正在越织越密,越铺越广,必将让更多乡村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唐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