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是技术革命还是投资泡沫?业内认为AI投资热“浇不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14 12:09:35

今年以来,伴随DeepSeek横空出世,人工智能(AI)热潮席卷市场。当前,AI赛道是否已过热,与之相关的投资是又是否出现了泡沫?

“目前全世界正在形成一股人工智能投资热,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在回答是革命还是泡沫时,大家说两者都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很难说应该遏制这场革命,还是鼓励这个泡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蔡昉表示。

在13日举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围绕AI投资是否产生泡沫等议题,多位与会专家给出各自观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表示,AI领域投资热潮催生股市“狂热”,但他认为,这整体上仍属于“理性泡沫”。

人工智能投资热“浇不冷”

在多位研究人士看来,AI能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并且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各种要素投入等方面优势明显。

从技术层面,迈克尔表示,现在大部分用户接触的人工智能主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各种多模态模型。“还有很多AI不是生成式的,但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他认为。

“AI肯定可以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说,企业可以利用AI技术对各个环节,包括供应链、生产、运营、管理、销售等进行优化,降本增效,进而创造价值。

哪类企业或明显受益于AI发展?潘士远观察到,人工智能对就业存在工作替代效应和工作创造效应,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用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数据方面要提早做好布局和规划。”他同时表示。

结合全球趋势,蔡昉说,目前,全球正在形成一股人工智能投资热,据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今年超过90%的GDP增长来自人工智能的投资。

他表示,历史上所有的颠覆性技术的周期,都伴随着巨大的投资泡沫,只要有科技革命就有泡沫存在,且这一泡沫难以避免。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认为,AI有两种泡沫,一是产业泡沫,二是金融泡沫,这种分类有一定意义。”蔡昉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是创新就有创造性的破坏,有创造性也必然有破坏性。

从功能来看,他分析称,AI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各种要素投入,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老龄化、极端气候等重大挑战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从企业端来看,蔡昉说:“作为人工智能的用户,任何企业甚至机构都会认为,如果不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就会落后,落后就会在竞争市场上挨打、被淘汰。”

结合以上种种,他认为,这一轮人工智能投资热是“浇不冷”的。“不管是革命还是泡沫,都浇不灭它。”他说。

AI具有双刃剑属性

那么,对于AI的应用和投资,要关注哪些风险?

潘士远说:“因为机器人不消费,所以人工智能到来之后,AI赋能产业升级过程中带来的一个可能后果是社会消费不足,这要引起整个社会高度重视。”

在蔡昉看来,AI具有双刃剑属性。以中国市场为例,他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优势是应用市场庞大、场景丰富,而正是在应用中,AI的双刃剑属性会充分显现。

他建议,中国应当在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全过程中推动“智能向善”,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他进一步提到人工智能的“对齐问题”,即如何让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价值观、道德标准保持一致。

“AI在提升部分企业生产率的同时,会将劳动力挤压到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形成‘马太效应’,整体生产率提升不及预期。”蔡昉表示,因此,人工智能必须对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能。

蔡昉建议,要通过制度建设平衡人工智能的创造性和破坏性,使其创造性大于破坏性。而人工智能是否能良好对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从AI投资角度,迈克尔表示,AI领域投资热潮催生股市“狂热”。

“因为科技企业相信。投资不足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投资过度所付出的成本。”他说,但在“狂热”的背后,他认为,这是一轮“理性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一旦被淘汰出局,代价过于巨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