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电动汽车开念“紧箍咒”:加速不少于5秒,绝缘电阻检测、整车底部防护设计一体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1-14 12:13:13

百公里加速不得低于5秒、整车刮底测试、强制物理按键——新一轮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正从部件安全迈向整车真实防护。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两项重要修订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的安全门槛。公安部组织完成的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对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进行了大规模修订,新增了整车底部防护、强制一键下电物理按键、V2L绝缘监测等强制性要求。

加速性能设限

公安部在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这并不是限制汽车的性能上限,而是要求更快的加速需要单独开启专属开关。

近年来,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竞相宣传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突破”,有的甚至宣称可达2秒以内。这种对极限加速度的过度推崇,实际蕴藏着巨大风险。

新规旨在纠正行业不良竞争导向。现实生活中,极限加速度不仅缺乏足够的安全驾驶场景,也远远超出绝大多数驾驶者的技能范畴。

电池防护升级

工信部对GB 18384的修订更为全面。新标准首次将整车底部防护(刮底)纳入强制性考核。过去电池刮底测试仅针对电池包本身,而整车刮底测试则不做要求。

新标准设定了半球直径150mm的壁障、重叠量30mm、车速35km/h等具体判定要素。这一车速的确定源于工信部对典型事故的分析——实际刮底事故中,车速小于35km/h的占比约为92%。

验证阶段,相关部门选取了不同车型,对25km/h、30km/h、35km/h、40km/h四个车速进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35km/h时车辆刮底损伤更贴合实际工况。

用电安全加固

新标准还解决了两个“可以克服”的危险。一是要求车辆配备易于操作的物理按键来切断驱动系统电源,应对软件失效或OTA更新时可能产生的安全不确定性。

这一规定直指那些完全去物理按键的品牌,强调在紧急工况下必须有直接可见、可操作的物理手段介入。标准明确,该功能仅适用于车辆静止且非对外放电的工况。

二是提升对车辆V2L(对外放电)的监管力度。新标准要求车辆使用V2L功能时必须开启绝缘电阻监测,一旦绝缘电阻下降到阈值(一般500Ω/V以下),就会立即切断高压输出。

封面车评:将深远影响行业

按照工信部计划,新标准预计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对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这意味着留给车企的调整时间不足两年。参与起草的车企名单中既有造车新势力也有传统大厂,表明行业对这一规则既有共识也有竞争意图。

对车企而言,整车设计需要更早介入底部防护仿真,护板、前副车架、模块布局、离地间隙策略需在早期设计阶段权衡。对电池与三电供应商,电池包的外壳强度、连接器的机械锁止、耐冲击防护需要和整车底部工况一起验证。供应商需更紧密与整车厂在早期同步试验方案。

新国标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确:汽车行业在追求速度、酷炫、智能化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置于第一位。随着2026年大限临近,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关于安全技术的全面升级。

封面新闻记者 李思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