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仍然没有止跌态势。
当地时间周五(11月14日)美股开盘,科技板块延续近期跌势,拖累美股大盘指数下跌。截至记者发稿,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跌幅均超过1%,纳指更是大跌超1.6%。
大型科技股中,英伟达下跌2.12%,特斯拉下跌近4%,谷歌下跌2.49%。
科技股怎么了?
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上周下跌3.2%,本周前4个交易日下跌0.7%。其中,英伟达近期自高位回调接近10%,特斯拉本月下跌12%,meta更是自8月创下新高以来,回调超20%。
曾被认为是英伟达影子股票的CoreWeave本月更是下跌超过40%。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预告了一篇即将发布的调查报道,将AI基础设施供应商CoreWeave形容为“AI泡沫的核心”,并对其商业模式及对英伟达的高度依赖提出质疑。报道强调,CoreWeave几乎不可能在缺乏英伟达大规模资金与硬件支持的情况下运作,并对其模式在AI需求出现波动时是否能维持提出疑问。
过去一周,投资者都在持续讨论AI泡沫是不是已经开始破裂?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市场正在经历“理性泡沫”。虽然创造的总价值是巨大的,这使得投资者由于巨大的回报而“过度投资”看似是合理的,但它也有一个更黑暗的一面:“会有眼泪”和损失。
摩根大通资产与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玛丽·卡拉汉·埃尔多斯(Mary Callahan Erdoes)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投资者应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未来机遇,而非纠结于当前是否存在泡沫。她称人工智能正在带来尚未被充分认知和理解的机遇。
机构看法差异巨大
大型金融机构的持仓可以反应出其对市场的态度。根据花旗最新披露的美股持仓报告,其大幅减持了英伟达、微软、苹果以及亚马逊这四大美国科技巨头,与此同时花旗加仓小盘股基准——罗素2000指数ETF的看跌期权,以及加仓买入英伟达与特斯拉看跌期权。
但并非所有机构都在卖出科技股。在摩根大通第三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科技巨头仍占多数。在前五大重仓股中,英伟达超越微软,成为其最大持仓。该行持有英伟达4.89亿股,较上季度持仓数量增长5.63%;微软仍位列第二,持仓1.59亿股,较上季度持仓数量增长1.11%。
富国银行前三季度则继续买入科技股,前五大买入标的分别是:苹果、谷歌、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看涨期权、英伟达、博通。
数据显示,目前美股利润指引动能(上调盈利预期的标普500成份公司数量与维持或下调预期公司数量的比例)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Horizon Investment 首席投资官 Scott Ladner 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强劲的财报季,核心主题是利润扩张。市场会出现抛售,但利润率处于历史高位附近,所以这可能又是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
英伟达即将发布财报
英伟达公司将于下周三(11月19日)盘后公布季度业绩。英伟达财报对于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份强劲的报告将提振英伟达股价并引领市场上涨,但任何未达预期都可能使涨势戛然而止,并给市场带来沉重的下行压力。
花旗11月10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维持对英伟达股票的“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210美元/股上调至220美元/股。这份报告直接回应了投资者对AI资本支出“虚火”的担忧。分析师Atif Malik和Papa Sylla在报告中指出,尽管存在关于AI投资资金来源的疑虑,但一个更基本面的事实是,由于先进封装(CoWoS)产能受限,AI芯片的供应在2026年之前都将持续低于需求。
花旗暗示英伟达的股价在当前水平仍具吸引力。报告称,英伟达目前的市盈率约为28倍,相较于AI同行博通的38倍和AMD的37倍,估值更具优势。
美联储还降息吗?
美国政府停摆已经结束,但对投资者而言,后遗症才刚刚开始。市场担心经济数据缺口将在股市微妙时刻推迟甚至阻碍美联储降息。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表示,10月通胀数据的发布存疑,而就业报告将不包括失业率,因为计算失业率的家庭调查没有进行。
由于政府停摆,就业和价格数据出现了真空,并且可能永远不会发布。这种数据真空对市场来说很严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这种情况比作“雾中驾驶”,并暗示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因此“减速”,换句话说,维持利率不变而非降息。
根据CME的FedWatch工具,12月降息的概率从最高90%下降至约50%。
而多位美联储官员近期都向市场传递出了谨慎的态度。
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表示,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召开前判断是否会降息还为时过早。戴利表示,现在下结论说“一定不降息”或“一定要降息”,都太早了。在下次会议召开前,还会有大量数据公布,因此对降息保持开放的态度。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行长卡什卡利表示,考虑到经济的韧性,他对12月降息持观望态度。卡什卡利担忧,目前美国的通胀率仍然太高。
此外,克利夫兰联储行长哈马克表示,她担心若继续降息,市场可能会怀疑美联储实现2%通胀目标的决心。哈马克认为,将通胀率重新拉回2%对美联储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责编:万健祎
校对:许欣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