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叮~您有一个新的科研AI搭子上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15 12:13:11

文献浩如烟海,

关键信息总藏在检索词背后?

既怕遗漏重要进展,

又担心写的综述没有新意?

科研流程繁琐,

总在重复劳动中消耗灵感?

近日,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novainspire: scientist-centered ai open platform)正式上线“科学宇宙”功能!深度结合智能体技术,可丝滑融入日常科研工作流,让文献调研与报告撰写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可控、可交互。

目标只有一个:问对问题,ai解出答案。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访问链接:http://fudan.ai4s.com.cn/co-scientist)

“科学宇宙”依托全球顶尖开放学术数据库,首创scientist-in-the-loop模式,实现人机协同的深度科研交互。

在这一模式下,使用者可实时介入ai的检索逻辑,动态调整搜索路径,并基于实际科学需求进行多轮文档生成、灵活适配个性化研究需求,告别“黑箱”操作,实现deep research的“白盒化”体验。

结合星河启智平台上具备智能化科学推理、动态决策规划及实验闭环能力的智能体(agentic ai),可帮助使用者更快抵达高价值前沿科学问题的本质、挖掘未知的答案。

人机协同让检索过程透明可控

虽然人工智能已广泛融入科研场景,但是,现有的deep research工具依然存在走不完“最后一公里”、缺乏真正的用户参与这两大痛点。秉持“以科学家为中心(scientist-centered)”的理念,“科学宇宙”不仅可以精准检索文献,更能生成高质量总结,帮助使用者从重复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打破“黑箱”模式,将关键词扩展、文献筛选、内容方向等中间过程透明化,使用者可不断介入、“干预”检索逻辑,让ai的输出更贴合专业判断与研究意图。

“科学宇宙”使用指南

01 定义任务

打开“科学宇宙”,选择进行深度调研,或文档撰写,或科研任务。用户可自行撰写任务描述,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别的提示词模板,根据模板继续编辑内容。

比如选择深度调研,接下来只需清晰描述你关心的课题,比如“表型组学大模型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深度调研报告”。

使用中,可以像设置导航偏好一样,直接定义学科领域、文献发表时间范围、关注特定作者或期刊,确保调研起步即精准。


02 任务规划

与传统“黑盒”ai不同,科学宇宙将检索过程完全开放:

任务开始后,用户可以在“任务规划”板块清晰看到ai如何深度分析问题,并拆解成几个核心子主题。


03 文献检索

进入“文献检索”板块,可对每一子主题下的文献进行多重干预:

按相关性、时间、被引量排序,快速锁定奠基性工作或最新突破。


对某个子方向或某篇不相关的文献不感兴趣?勾选删除,让个人文献库更精简聚焦。


检索结果不够深?点击“检索更多”,用自然语言与它对话(如“搜索一下高通量采集技术”),引导调研走向更深处。勾选 “让ai自动联想更多相关性问题”,可立刻拓展出几个有趣的方向。


04 编辑提纲

在线调整文章提纲,让成品更接近预期。


05 深度分析

在 “深度分析”板块,ai会生成初步报告,同时,用户仍拥有控制权,可以与科学宇宙不断交互修正,直至找到满意的灵感方向。


若对分析角度或深度不满意,可指令其优化并重新生成,如“请让分析更前沿,突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也可以基于报告内容继续提问,通过对话来激发新思路,如“根据目前世界趋势,你认为文章应该更突出哪些内容?”


经过层层把关,“科学宇宙”会生成一篇结构完整、引用规范的文章草稿,可直接导出为 word、pdf 或 markdown格式。

当然,也可以循环修改,精益求精、科研不止。

覆盖科研全流程,

星河启智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除了“科学宇宙”这一功能外,作为智能体原生的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星河启智平台正积极融合多项能力,构建支持前沿探索的开放生态,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多智能体推理规划功能可支持自动化科学推理、动态规划决策及实验闭环,帮助使用者应对复杂科研流程。模型广场汇聚了来自40多家机构的200多个前沿ai模型,可轻松构建自己独属的科研ai链路。在面向科研领域的高效智算方面,星河启智平台可提供高稳定、高效率的科学智能算力服务,已帮助北大团队节省超10万gpu卡时。

此外,登录“ai费米”板块,可实现仿真预测(干实验)与物理世界实验验证(湿实验)闭环融合。在高价值科学数据提供上,平台集成了4万多个数据集、总量12pb,支持数据的可信采集、智能质控与协同共享。在多学科众研上,可清晰记录各方贡献,支持科学家、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实验工程师等多角色高效协作,共同推进项目。


即日起,复旦校内账户可登录体验,一键开启更聪明、更从容的科研之旅!

如有合作意向或需要进一步支持,可联系support@ai4s.com.cn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徐沁芃

责 编

雷蕾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