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数百元买号,还有刷赞“外挂”?小天才手表里,长出隐秘生意

IP属地 中国·北京 时代财经 时间:2025-11-15 20:08:06

本文时代财经 作者:冯恋阁

在庞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中,“生态”是每家厂商都会纳入未来增长故事的词汇。但真正能做到把用户全部留在自家生态里的公司并不多。

小天才算是其中之一。2015年,小天才推出首款电话手表时,市场上已经不乏竞争者。在一众儿童电话手表中,小天才的显著特点,是社交。

当时,除了儿童手表语音聊天功能、定位功能,小天才还增加了通话、微聊、加好友、摇一摇等社交功能。而封闭系统则将吸引过来的用户留在了生态之内。在2022年,小天才又推出了“好友圈”功能。

曾经小天才把“Make Friends”刻在表盘的一侧,同时也践行了这个Slogan。

在成年人不会弯下腰来关注的儿童市场,一块没有QQ、微信的,本来用于定位、通话的儿童手表,已经悄然变成儿童手里的社交硬通货。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小天才电话手表点赞、交友、交换权益卡的帖子并不少见,用户们甚至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天才圈”。而随着社交属性的强化,日前,据媒体报道,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学生用户间,存在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业务的交易链条。

“点赞”生意经

小天才CEO金志江曾在采访中表示,小天才成功的秘诀是一种蹲下来做产品的态度。

成年人在选购儿童手表时考虑的是安全,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就会看到他们也有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正是小天才圈“生意经”的核心。

小天才圈的准入门槛其实很简单:一块小天才手表+一个专属ID。

而系统的封闭性,也让用户群体相对固定。这或许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好友和点赞的稀缺性。

和曾经QQ的“太阳月亮星星”等级体系类似,小天才的点赞数的高低形成了不同等级,不少学生希望追求高点赞。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一步,是寻求社交圈扩大的机会: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会主动公开自己的天才号和加好友口令交友。

但这似乎太慢了,于是有了第二步:买一个已经“养肥”的号。

时代财经注意到,社交媒体、电商平台上都有买卖账号的帖子。从价格来看,市场比较弹性且自由。有用户发帖表示,“手表号主页50万(赞)以上,500(元)以下(收)。”


(图源:网络截图)

相关帖子有不少用户回复,并给出了自己的报价:比如主页25万赞,报价130元;主页110万赞,报价400元;主页35万赞,报价200元;还有网友表示急用钱,主页500万赞,报价200元。

据了解,集赞还衍生出找第三方刷赞工具:小天才“bot”。在小天才圈子内,“bot”是指集成了刷赞、修改记录、发送花字动态等功能的网页,需要支付几十到上百元,以使用相关服务。


(图源:网络截图)

这类有些“灰色”的生意,甚至催生了一些“行业头部”。而头部往下,还有代理分发资源。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发帖询问“小天才找谁弄bot”比较合适,随之有人回复不同代理渠道。

在‌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看来,基于儿童手表的硬件设计操作空间本身就比较有限,买卖账号、买卖点赞的问题,如果没有引发未成年人过度沉迷,对运营妨害不大,没有产生类似诈骗的问题,就不需要过度干预。不过他也提到,刷赞买卖账号,这样一些行为已经属于灰色地带的服务,运营方可以通过完善游戏规则,以及向第三方平台投诉此类服务加以解决。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则指出,电话手表有社交功能,本无不可,但一旦异化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和“炫富”,就和其本身的儿童安全属性背道而驰,即看似物理上带来定位和沟通上的安全感,却在心理上误导儿童走入“歧途”,甚至因为社交而过早、过度、过偏社会化。

但游云庭坦言,未成年人也生活在社会中,并不是真空里。“社会上有类似文化,映射到小天才手表的社交网络中也正常。”

“在我看来,目前这个阶段,厂商做一些规则上的略加调整就可以解决,暂时不用上升到法律严格监管的地步。”他指出。

对于家长来说,理想的电话手表是剥离了电子游戏、影音内容后,还具备定位、联系功能,既保障了安全,也不会有孩子过分沉迷娱乐设备的风险。


(图源:视觉中国)

但功能繁多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已经近乎手机或平板的平替。

多位小学生家长向时代财经表示,购买手表前会顾虑是否有太强的游戏性能导致孩子容易分心。不同地区的家长向时代财经透露,学校、老师甚至会禁止孩子将电话手表带进教室。

事实上,近两年行业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制举措。

2023年12月,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了《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对电池安全、网络沉迷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游云庭建议,手表社交网络的运营方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要求,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对于可能产生不良导向的设计进行优化。

儿童手表,生意难做

虽然没有人会永远戴着一块儿童手表,但永远有儿童在消费电话手表。


(图源:视觉中国)

儿童智能穿戴设备背后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

中国产业研究院对儿童手表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换言之,大约3个儿童中就有1个儿童拥有智能手表。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

因此,市场内玩家不少。除了专注儿童领域的小天才,还有小米、华为、小度、360等大厂和优学派、读书郎等教育公司。

其中,小天才的市场份额显著领先。洛图科技(RUNTO)11月发布的《中国智能腕戴设备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小天才位列销量份额榜首,华为、小米米兔分别以12%、9.6%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二第三。


(图源:洛图科技)

不过,小天才并非没有焦虑。前述报告数据显示,小天才份额在三季度销量与份额双双下滑,排在第二位的华为、小米米兔份额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电话手表的高用户留存本质上是外部环境和校园规则所造成的,与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关联有限。”张书乐认为,电话手表本身的儿童安全属性,让其成为家长放心、儿童佩戴的一种硬通货,同时由于校园对大多数电子产品有禁入要求,电话手表偶尔会成为“漏网之鱼”,也让这种硬通货的社交货币属性增值,且成为儿童电子产品的唯一。

“儿童电话手表本身没有技术护城河,只是先入者王之。”张书乐进一步指出,在生态链上,家长如果寻求手机和儿童电话手表同频,购买支持跨平台沟通的电话手表或许会有更多可能。

洛图科技则分析,华为的增长动力源于将成人手表的技术优势向儿童市场延伸:更精准的定位技术满足了安全需求、集成AI学习应用满足了教育需求,生态联动则吸引了注重产品综合实力的家长群体。

小米米兔的份额增长则是因为其高性价比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仍具吸引力。

张书乐坦陈,儿童智能穿戴产品从智能手机崛起的201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爆兵”,但整体并没有形成规模,且并没有更多技术迭代。

他认为,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对儿童智能穿戴设备也没有太多功能要求,只是达成沟通和定位即可。而作为使用者的儿童则由于校园限制,反而开发出各种边缘化玩法,但这和厂商的设计初衷关联不大。

“由于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差异,这一市场未来难有突破性发展,产品很大概率会长期维持‘超简版智能手表’的形态。”他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