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30秒完成信贷判断、风险降低50%,AI重新定义金融核心竞争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夏时报 时间:2025-11-15 20:09:21


本报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11月,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热闹非凡,香港金融科技周和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先后启幕,来自中国的金融科技力量成为了焦点。连连国际的全球跨境支付创新、微众银行的“AI原生银行”实践、蚂蚁数科的全栈企业级AI产品及解决方案等成果,勾勒出AI重塑金融科技行业的清晰轨迹。人工智能正彻底跳出客服、营销等外围场景,深度渗透至风控、授信、跨境结算等金融核心领域,重塑金融服务的底层模式。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它们正在改变企业获取资金、资金流转和跨境竞争的方式,已经成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连连国际CEO沈恩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行业对技术价值的共识。

AI重构金融风控:从辅助工具到核心决策者

在11月12日至14日举办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连连国际展示了全球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全球支付服务“LGPS”。连连国际LGPS产品为跨境支付服务提供商、银行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全球支付服务。在接入LGPS产品后,海外PSP、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要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即能够付款到中国及全球多地,让支付更加透明、可追溯。

蚂蚁数科展出的全栈企业级AI服务,集成了大模型智能体、知识工程、数据治理与全链路风控等全栈AI能力,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打造能够自主决策、可信可靠的金融智能体应用。由AI技术驱动的安全科技产品ZOLOZ,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身份验证、反洗钱以及交易欺诈风险管理等服务。

信也科技则展示了全球化布局最新成果及AI驱动的全流程信贷科技解决方案,其将智能科技赋能获客、风控、反欺诈、资金管理、客服等环节,提升信贷服务效率和精准度。信也科技副总裁陈磊表示,AI在信贷领域的角色正由“预测”向“决策”迈进,已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真正的合作者,而不只是一个算法工具。

作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恒宝股份携PayNova、Simplelink等创新方案亮相,助力金融机构与企业高速交易、数据安全与业务扩展,其全链路支付产品组合,满足了多样化需求。

在银行端的AI转型实践中,微众银行的“AI原生银行”战略颇具代表性。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微众科技董事马智涛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透露,微众银行正着力向AI原生银行迈进,通过AI技术赋能业务流程、打造数字员工,并探索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已部署逾百个AI应用场景、超过700个Agent,并有50多位数字员工正式“上岗”。

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正被AI重新定义。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AI在金融领域的渗透,正在从外围走向核心。过去,AI更多应用在客服、电销、广告等辅助环节,如今正在进入核心生产系统。以往基于逻辑回归的授信模型只能处理几十个变量,而AI模型能处理百万甚至上亿维数据,可结合视频、图像、语音等多模态信息,全面评估企业和个人的真实风险。通过分析合同、场景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AI不仅能识别欺诈行为,还能动态适应市场变化,其判断速度与准确度已接近专业风控团队。

AI在信贷审核领域的突破尤为明显。度小满CEO朱光直言,在风险管理、客户经营等一些金融核心决策场景中,大模型展现出了超出传统机器学习的强大能力。目前,度小满已将大模型作为信审Copilot部署上线。通过学习优秀信审员的判断逻辑,AI帮助一线员工快速完成信审判断,审核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0秒,风险降低50%以上。

具体到风控执行环节,AI的技术赋能贯穿身份核验、操作监控等全流程。APP异常操作如反复修改地址、联系人信息,会被实时记录并接入风控模型。图像活体检测环节,大模型可精准区分用户是否为真实本人,杜绝视频、照片造假;身份证核验时,能识别模板化加工、背景高度相似等异常;在多重身份验证流程中,声纹识别技术能辨别黑产团伙,保护资金安全。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解释道,以往易被忽略的背景信息,如白板办公环境,可初步判断为办公场所。如今借助大模型可形成专属分类数据,结合关系图谱分析用户区域、网络空间、预留联系人等特征,再联动黑名单信息,能有效识别团伙欺诈、信息伪造等行为,海尔消费金融的“大模型+小模型”首次实现消费金融领域多模态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聚焦四类重点欺诈风险。

AI破解跨境支付信任难题

跨境支付领域的“碎片化”痛点,正被AI逐步破解。当前,各国及地区的支付标准、货币体系、技术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各类支付方式与平台多孤立运行,导致中小企业在跨境支付中面临成本高企、流程复杂、结算延迟等难题。面对这一行业痛点,AI与现代支付渠道的结合成为破局关键。汇付国际副总经理徐立恺指出,AI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核心价值集中在智能风控与流动性管理,既要遵循多国法律与隐私保护要求,又要精准识别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商户的交易特征,才能实现高效风控与决策响应。

已有跨境支付从业者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落地的智能跨境支付风控系统,已构建起覆盖用户身份认证(KYC)、业务验证(KYB)、交易监控(KYT)的全流程AI体系。以交易监控环节为例,AI通过交叉验证信息流与资金流合理性,大幅提升反欺诈响应时效。

沈恩光介绍道,连连开始用AI Agent去做负面信息检索、追踪风险企业信息等,不仅提高了筛查效率,也能够让风险发现更早、更精准。在交易监控环节实现了AI自动比对信息流、交叉验证买卖双方关系是否合理等,提升了反欺诈与反洗钱的时效、节省了人力成本。

这些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金融行业对AI技术的高度接纳。波士顿咨询公司调研显示,中国的AI采用率位居全球前列,高达87%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AI工具,远超全球对标水平的72%,展现出对新技术的接纳和适应能力。中国员工对AI的拥抱速度令人瞩目,这股由基层员工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热潮,正成为中国AI创新的独特优势。

在业内看来,未来三年金融风控核心方向将是“端到端智能风控决策”与“人机协同风控”。金融风控将逐步实现“特斯拉式流程”,输入客户基础信息与业务需求,AI即可自动完成风险评估、合规审核、监控预警的全流程闭环,仅在极特殊的复杂场景保留人工干预空间。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