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高能场面不断!宝安机器人产业链“全家桶” 成高交会顶流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15 20:11:47

连续举办26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不仅是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年度“风向标”,更是一场全球科技力量交汇的盛宴。



在今年的盛会中,深圳的“工业大梁”宝安区的科创阵容强势“抢镜”。152家参展企业占据了全市报名总量的20%,同比增长近六成,其中不仅有洲明科技、影石科技等4家上市企业,更有高达46家的专精特新企业(含17家国家级“小巨人”)和8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应用,从工业制造到民生服务,形成了一条覆盖AI、机器人、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完整创新链条,尽显宝安产业的“高”和“壮”。

沉浸式体验“一小时生产圈”与“24小时活力圈”

走进324平方米的宝安AI形象展区,“全球创意,宝安实现”的定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展区巧妙地划分为两大板块——“1小时AI生产圈”和“24小时AI城市活力圈”,诠释了宝安如何将尖端AI技术从生产线延伸至市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1小时AI生产圈”,支撑起未来工厂的“硬核”科技惊喜连连。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其核心产品“仿生灵巧手”正灵活地模仿人手进行抓取。“这款灵巧手能迅速‘出圈’,关键在于全栈100%自研自制,”兆威机电展台负责人王义元向南都记者揭开了其火爆背后的玄机,他进一步解释道:“为了兼顾微小精密与高强度,我们采用了小模数金属机加工齿轮,量产模数最小能做到0.065毫米,精度达到国标5级,工艺难度堪比高端乐器制造。我们还通过激光焊接工艺,将内部空间节省了30%,使得手部更加小巧;而所有的控制单元都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就能驱动全部17个电机。”



基于这些核心技术突破,兆威机电构建了差异化的“双系列驱动”产品体系。王义元拿起展品介绍:“像这款全直驱的DM17灵巧手,是全球首创,特点是极致灵活,可以代替人手完成精密的工业装配。而另一款欠驱动的LM06,则内置6个电机,特点是高负载、强抓握,可以轻松拎起25公斤的重物,更适用于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看着展馆内涌动的人潮,王义元感慨道:“今天的高交会真是琳琅满目,无论是人流量还是参展商规模都非常大,很多新颖的技术和产品让人感觉技术发展一日千里。”

而在另一侧的“24小时AI城市活力圈”,科技的温度扑面而来。影石科技的全景相机捕捉着展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韶音科技的骨传导耳机让运动与音乐完美融合,安诺机器人的拉花咖啡机前排起了长队,而卧安科技的网球机器人则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跃跃欲试。但是本场人气王非锦鹏机器人的外骨骼产品莫属,凭借其首次亮相的轻量化外骨骼,成功制造了本届高交会的一大热点。这款重量不足两公斤的穿戴式设备,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长达6小时、峰值扭矩40N·m的动力辅助,轻松应对爬楼、登山等场景。销售总监李兴透露,这是该产品的全球首秀。现场,试穿体验的邀约持续不断,人群中不乏金发碧眼的海外客商。直观地展现了一项新兴技术从概念到应用的强大吸引力。



展区的精彩远不止于此,不远处,鹿明机器人全球首个能实现1秒弹射起身的人形机器人,颠覆了人们对机器人敏捷性的认知;而戴盟机器人的全球首款毫米级视触觉传感器、同川科技的轻量化谐波关节,则共同展示了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核心零部件的“宝安力量”。一位外地参展企业代表在“巡馆”后感叹,“这是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宝安的产业链完整度的确名不虚传!”





宝安的“硬核”智造远不止于机器人。在展区的一角,绿能智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我们是一家专门做风力叶片监测的初创企业,”该公司代表邓韬指着一个精密的传感器说,“它直接安装在风机叶片上,可以实时监测叶片的结冰厚度、姿态、振动等关键参数。数据传回中控后,通过AI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够极大提高运维效率,减少损坏成本,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他坦言:“我发现大部分机器人企业备受关注,但我们更希望大家也能多关注新能源这样的基础行业。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各个产业齐头并进。我们希望通过高交会,让更多人看见和认可我们的产品和技术。”

从产业基础到创新生态,“科技桃花源”渐成

高交会的展台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冰山之下涌动的,正是支撑这一切的深厚产业根基与活跃创新生态。2024年,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拥有国民经济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超5.4万家制造业企业构成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正是“全球创意,宝安实现”的硬气。

高交会上的惊艳亮相,更源于宝安区多年来对创新生态的精心培育。依托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龙头平台,宝安正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其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便是最好的印证。

而在空间载体上,石岩智造城等四大制造业重点片区规划宏大;在创新平台上,宝安区依托先进制造业特色,充分发挥科技企业规模优势,正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全区各类创新主体建设的创新平台首次突破800大关,总数全市第二;在企业培育上,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格局清晰可见;在创新服务上,“科创宝安+”系列活动为企业精准匹配技术、资本与市场。这一系列举措,正是为了营造一个让企业能心无旁骛搞创新、安心成长的“科技桃花源”。

从高交会这个“窗口”望去,一个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生态活跃、全球资源汇聚的宝安,正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版图上,又大又亮的一块拼图。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 刘嘉琳

视频:陈皓晖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