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十一”的热潮刚刚退去
就有多位电商卖家反映
遭遇了利用AI伪造商品瑕疵
以骗取“仅退款”的情况
据,某服装店客服瑶瑶表示,有顾客声称收到的连衣裙领口有严重脱线,并附上了一张图片。但实际来看,脱线处的光线角度与整件衣服的光影明显不符,且边缘存在典型的AI生成痕迹。“这种明显造假的情况,还要坚持仅退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西安一陶瓷店店主王强表示,他的客服账号曾收到一条售后申请,买家称,“杯身有裂纹,申请‘仅退款’”,并附上了杯身有多条裂纹的图片。
出于谨慎,王强邀请买家视频验证,买家却未接受,还表示不用退款了。这一异常举动让王强产生怀疑,他使用电脑里的AI检测工具对图片进行分析,系统显示该图片“92%概率为AI生成”。
![]()
图源:三秦都市报
如今,从服装到美妆、鞋袜、植物、生鲜果蔬,利用AI假图发起“仅退款”的情况遍布各大类目。例如把新鲜水果P成发霉的,把鞋袜衣物P成破洞的,把化妆品P成损坏的……
多家电商客服表示,当前部分消费者熟练使用AI工具。在相关教程的指导下,他们仅需输入如“将水果P出霉斑”这样一段简单的指令,AI工具便能快速生成一张带有瑕疵的商品图片。而如果指令足够细致,最终生成的图片仿真度极高,几乎难以辨识。
某店铺的电商客服称,现在客服团队的日常会议上,如何识别AI伪图已成为新的培训课题。“我们要求客服遇到高价值商品索赔时,必须要求顾客提供多角度视频验证。有些客人被识破后也就不继续纠缠了。”
![]()
图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还有部分商家发帖反映,买家用来申请“仅退款”的图片AI痕迹明显,甚至未处理掉AI生成的水印。
![]()
除了用AI生成假图外,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相关的灰色产业。
记者以学习者身份接触到一个教学该“技术”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
律师提醒:AI造假涉嫌诈骗
律师表示,消费者使用AI图像造假,以产品质量有问题向商家申请退款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绝非“钻漏洞”那么简单。
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行政领域方面,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针对此事,光明网评论称——
要治理这样的乱象,除了整体规则的优化之外,还是要加强对少数投机群体的打击力度,不能因为少部分害群之马,而让小商家疲于应付。如果因为少部分人作弊,而提升平台整体的交易门槛,也会伤害更多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一方面,平台可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开发能识别AI做图的工具,供商家使用。这样商家就可以更精准、更高效地处理消费者退换货的申请。此外,平台还可以出台更合理的惩罚机制,不仅是针对商家,对退换货行为存在异常或者被发现作弊的消费者,也应有黑名单等类似方案。
另一方面,平台的规则要更加细化,尊重不同商家的选择权。就像有商家吐槽,他们有时候看出买家提供的图片有问题,可是平台却已经通过了“仅退款”申请。
健康的电商生态,一定是要着眼于共赢。让商家敢卖、消费者敢买,平台居间做好服务,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薅羊毛”
不能没底线!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樊星)综合红星新闻、、三秦都市报、法治日报、光明网等。
![]()
![]()
![]()
![]()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