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当人工智能遇上思政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16日,在第二届“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0位专家学者齐聚电子科技大学,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第二届“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本次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联合主办。与会者不仅分享了AI在思政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案例,还共同见证了“i思政大模型智能体”的正式发布。
师生身边的“智能思政伙伴”
这款名为“小思”的智能体,通过个性化推荐、多模态学习等算法,结合精细调优、知识蒸馏等技术,涵盖了“思政达人”“党团先锋”“师韵光谱”“科研星球”“职业潮人”和“调研雷达”等六大功能场景,形成多智能体协同的思政教育新生态,成为国内领先的思政教育垂类大模型。
![]()
体验“i思政大模型”
据介绍,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i思政大模型”于2024年9月上线,2025年2月集成至“成电DeepSeek”平台。该模型基于国产基座大模型,构建了包含200万组思政专业问答对,含21万人工录入精标数据,这些思政语料已经全面覆盖高校思政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业学术论著及期刊,以及主流学习网站、公众号等等,共已形成5000万token训练语料的专业语料库,有效破解了通用大模型在思政领域“答不了”“答不好”“答不实”的痛点。
据了解,目前模型已实现了由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由网页端向移动端延伸,达成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到日常思政到全场景覆盖,将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AI试验场”,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智能化服务。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表示,作为以电子信息科技为核心的大学,电子科大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网络思政、精准思政、智能思政的实践和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屈晓华就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把准政治方向,坚持价值引领,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让智能工具成为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桥梁。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澜涛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开发新型教学产品,促进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互联网“最大变量”转化为思想引领“最大增量”。
本次论坛设置了四个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自兰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投稿论文762篇,最终135篇入选交流。《新华文摘》《中国高教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十余家知名学术期刊代表参与学术交流,对入选论文进行评议。
活动结束后,与会者还参观了设在电子科大的“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创新重点实验室”。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