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郭于玮、何帆(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
货币政策,贷款利率
2025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在3.10%左右,企业贷款利率下行速度也有所放缓。贷款利率下行似乎触碰到了“玻璃底”。那么,当前贷款利率和银行经营成本的关系如何?后续政策如何应对?
从银行贷款定价成本加成的视角,银行贷款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即坏账损失)和管理成本(如网点、人力和科技系统等)等。如果银行贷款利率不能覆盖上述各项成本,银行新发放贷款将造成亏损,并对资本金形成侵蚀,影响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资金成本来看,我国银行业定期存款比例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存款重定价周期较长,在央行加大利率政策执行的推动下,2025年存款成本下降速度相对加快。2025年上半年,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1.65%,较2024年下降26bp。
从信用成本来看,2025年以来,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处于上升过程中,企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下行。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信用成本率分别为43bp和75bp。
从管理成本来看,我国银行业管理成本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平均生息资产”年化均值约为71bp,与上年同期持平。
总体而言,三重因素共同构筑了当前贷款利率的“玻璃底”,人民银行加强利率执行的效果显现,但贷款利率继续贴近经营成本下限,银行利润空间压缩较为极致。根据上述测算,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分别为2.79%和3.11%。2024年12月,房贷利率降至3.09%,和成本出现倒挂,人民银行加强房贷利率定价监管;2025年以来,随着存款成本下行,房贷利率和经营成本之间由倒挂到转正,企业贷款利率则跟随存款利率下行,快速追平成本。2025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3.06%和3.14%。
从政策应对来看,可以从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一是继续非对称下调存款利率,推动负债结构改善和负债成本下降。继续推动存款利率相较于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同时对 3 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加大下调幅度,为贷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二是缓解居民部门偿债压力,降低个人贷款信用风险成本。在人民银行推出个人修复信用政策的同时,建议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推出无还本续贷政策或财政救助政策。三是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补充力度,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考虑到国有大行和区域性银行已经分别进行了资本补充,建议对股份制银行加大资本补充。
2025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6%,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4%,二者水平较为接近。2025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在3.10%左右,企业贷款利率下行速度也有所放缓。
贷款利率下行似乎触碰到了“玻璃底”。在11月11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再次强调,“按照经营成本合理确定贷款利率”;11月14日,人民银行表示[1],“约束金融行业‘内卷式竞争’,保持合理的盈利空间”。那么,当前贷款利率和银行经营成本的关系如何?后续政策如何应对?
一、银行贷款利率的保本线在哪里?
从银行贷款定价成本加成的视角,银行贷款的经营成本不仅包括资金成本,还包括信用成本(即坏账损失)和管理成本(如网点、人力和科技系统等)等。如果银行贷款利率不能覆盖上述各项成本,银行新发放贷款将造成亏损,并对资本金形成侵蚀,影响银行体系信用扩张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粗略来看,2025年6月末,银行净息差为1.42%,已经低于不良贷款率(1.49%)。下面,我们从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维度,分别测算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
![]()
从资金成本来看,在央行加大利率政策执行的推动下,2025年存款成本下降速度相对加快。2025年上半年,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1.65%,平均定存成本为2.29%,较2024年分别下降26bp和30bp。2025年上半年,存款成本下降速度较2024年加快,其中,下行幅度较大的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均达到30bp左右,个人活期存款下降10bp。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定期存款利率的更大幅度下调和到期重定价,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累计下调50bp、60bp、70bp和70bp,银行1年期以内定存在全部定存中占比超过60%,2022年至2023年吸收的2年及以上存款也迎来到期;二是企业存款定价加强自律,引入了“利率调整兜底条款”;三是银行缩短定期存款期限。
![]()
从存款结构来看,2025年以来,企业定存占比保持稳定、居民定存占比仍小幅上升,定期存款的期限小幅缩短。从金融机构整体的存款结构来看,2025年9月,非金融企业和住户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为73%,和上年末持平;其中,企业定存占比73%,和2024年末持平,居民定存占比74%,较2024年末继续上升1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存款期限结构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定存期限都有所缩短,二者结构变化较一致,1年至5年存款在全部存款中占比下降0.5%-1%左右,1年以内存款在全部存款中占比上升1%左右。
![]()
![]()
![]()
从信用成本来看,2025年以来,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处于上升过程中,企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下行。我们采用上市银行披露的分贷款类型不良贷款率,考虑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差异,并考虑一定的回收率计算信用损失。尽管不良贷款率是存量概念,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处置周转较快,在我们测算银行信用成本过程中,不良率仍有较强的参考性。2024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和2023年末持平,据银登中心,2024年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即2024年新生成不良规模大约为3.8万亿元。从不良贷款最终形成坏账损失的角度,不良贷款中有一定比例仍可以回收,已计提的拨备存在超额计提的部分(即拨备覆盖率通常大于100%);基于这一关系,拨贷比>不良贷款率>银行当期的信用成本率(信用减值损失/贷款总额)。例如,2025年6月末,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25%,平均拨贷比为2.73%,平均信用成本率为0.93%(年化水平)。为了得到分贷款类型的信用成本,我们可以通过“不良贷款率*(1-回收率)”粗略地估算分类型的银行贷款信用成本。按这种方法,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2]和企业贷款的信用成本率分别为43bp和75bp。
![]()
![]()
![]()
从管理成本来看,我国银行业在“业务及管理费”中纳入了员工薪酬、折旧和摊销费用等管理成本,该指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我们以“业务及管理费/平均生息资产”衡量管理成本。2025年上半年,上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平均生息资产”大致在50bp-110bp左右(年化水平),均值约为71bp,与上年同期持平。这一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23年至2024年该指标大体保持稳定。
![]()
由于人民银行按季度披露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我们下面仅估算这两类贷款的经营成本,并将贷款利率和经营成本比较。
2024年12月以来,房贷利率降至成本线附近;2025年以来,房贷和经营成本之间由倒挂到转正,企业贷款利率则跟随存款利率下行,快速追平成本。人民银行在2024年11月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示“极少数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还出现以显著低于保本点的利率水平发放房贷的情况”。基于我们的估算,2024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确实出现了贷款利率和成本倒挂的情况,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9%,低于经营成本5bp左右;而企业贷款利率倒挂的情况更为严重,2023年12月末就开始出现倒挂,到2024年12月末,企业贷款利率3.34%,和经营成本倒挂20bp左右。在2025年上半年存款成本下行加快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经营成本之间关系得以回正,但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快速追平了成本。2025年6月末,企业贷款成本下行至3.11%,较2024年末下行了43bp,但2025年9月末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至3.14%,较2024年末下行了20bp,很快追平了成本线,贷款利率下行幅度也超过了LPR下行幅度。
![]()
![]()
从前述分析可知,由于负债成本的下行存在滞后性,银行贷款尤其是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仍在上升,银行管理成本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三重因素共同构筑了当前贷款利率的“玻璃底”,而贷款利率持续处于最近经营成本附近,甚至出现阶段性倒挂。这也是人民银行2024年以来进一步加强存款和贷款定价利率自律的重要原因。上述利率自律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25年以来,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较2024年放缓。2024年全年,净息差收窄了17bp;2025年上半年,银行净息差为1.43%,较2024年末收窄10bp,根据上市银行和股份行披露的数据来看,2025年9月末,银行平均净息差持平于2025年6月末。
二、如何打破银行贷款利率的“玻璃底”?
为了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未来贷款利率可能需要进一步下行。那么,政策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之间取得平衡?
一是继续非对称下调存款利率,推动负债期限结构改善和负债成本下降。2024年下半年以来,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非对称下调对稳息差的效果较好,2025年银行净息差下降速度放缓。有必要继续推动存款利率相较于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同时对3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加大下调幅度,为贷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不同期限定存利率之间通常也会联动调整,并维持合理的期限利差。从存款挂牌利率和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比较来看,存款利率曲线仍显得更加陡峭,存款利率3Y-2Y期限利差仍有一定压缩空间,未来仍有必要对3年及以上存款利率进行更大幅度下调。
![]()
二是缓解居民部门偿债压力,降低个人贷款信用风险成本。2025年6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已经超过企业贷款,且仍处于上升过程中。因而,在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行更为缓慢。在人民银行推出个人修复信用政策的同时,建议参考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经验,对短期内无力偿还贷款、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允许其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无还本续贷。参考国际经验,对于因失业、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房贷收入比偏高的个人或家庭,在一定范围内推出财政救助政策,如由AMC收购房贷并将房贷转为租赁,给予利息补贴等。
三是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补充力度,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前期国有大行和区域银行的资本补充已经分别出台政策,而进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股份制银行同样面临较高的资本监管压力和较严格的利率风险监管指标,需要加大对其资本补充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威和姚源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回收情况探析,债券,2025年5月刊
注:
[1]财联社,央行:约束金融行业“内卷式竞争”,保持合理的盈利空间,2025/11/14[2025/11/14]
https://mp.weixin.qq.com/s/Bp2Bkh5lbaDoj4p-gooBRw
[2]根据杨威和姚源致(2025)的计算,在2019年及之前发行的房贷NPL产品,平均累计回收率较高且较为相近,10期(5年)平均累计回收率均高于60%;随后年份所发产品的平均累计回收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和2021年所发产品6期(3年)平均累计回收率在46%左右。2022年以来,房贷NPL产品的回收进度则更慢。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