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入口之争重开:阿里为什么急着扶正“千问”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市象 时间:2025-11-17 19:55:23
从夸克到千问,一场被豆包刺激出来的回马枪?

作者|市象 景行

这两天,阿里在C端AI版图上罕见地犹豫了一下。

风向转变的迹象也来得戏剧化各种秘密项目、内部代号、全面对标ChatGPT的故事铺垫得像预告大片一样,千问APP一副蓄势已久要当主角的姿态被端上台。

但真等应用正式亮相,外界才发现所谓重磅新品,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几乎被阿里自己遗忘的通义APP翻新,落差感直接拉满。新千问APP还没来得急深度上手,但粗扫一圈,现阶段和原来的通义相比差异不大,更像是换名字和定位。

那问题就来了过去行业默认:夸克=阿里AI to C的门面。现在阿里为什么要折腾一圈,像是把叙事从夸克是C端入口硬生生拉回到千问?

并且显然,这种级别的调整,不会是产品团队想改名,也不会是一次市场部整活,能动到入口、品牌、体系定位,那必然是阿里组织上层重新定了方向。

01 夸克抢到第一棒,千问回到台前

过去一年,阿里在ToC端干得最明确的一件事,就是不断给夸克加资源、升地位。

先是悄悄把通义APP降级。

2024年12月18日外界传出消息:通义从阿里云体系剥离,划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实际情况更耐人寻味不是整个团队转岗,而是通义App和ToC产品线被迁走,实验室仍留在云体系。换句话说,研究继续留在云端做底层,业务端则被收编、重新定位。调整之后,通义团队与夸克正式平级。

接下来在2025年3月13日,这条内部权力线索彻底明牌阿里公开宣布夸克升级为AI超级框,并首次明确:吴嘉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夸克CEO。在阿里,给一个业务设CEO,意味着它不只是个产品,而是从此代表战略。

这两步棋,基本把夸克在阿里内部的入口级地位敲了钢印。

更关键的是,这套叙事逻辑从数据层面也成立:

通义APP自上线后一直温吞,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上半年AIGC APP流量与场景研究报告》显示,同年6月典型工具类AIGC APP重点运营指标中,通义的活跃率(DAU/MAU)为14.3%,月人均使用天数为4.3天,两项数据均位列第四,落后于豆包、文心一言等。

而夸克月活已破1.5亿,且用户以25岁以下群体为主,天然AI友好型人群这才是To C AI生态应当抢占的用户基础。

近段时间,一个动作更让人浮想联翩。此前阿里内部流传许久的C计划落地:夸克上线AI对话助手,把搜索与对话式AI合并到一个入口里。从AI助手上新策略来看,夸克并非要打造一款全新的独立AI应用,而是选择把市场上的AI对话助手塞进夸克。

这个动作出来的时候,业内以为剧情已经很清晰夸克吃掉通义,这是最终归宿。毕竟此前夸克虽然推出过连续对话的AI功能,但受制于搜索场景,而如今新加的对话式功能,就是明摆着要扩场景。

所以,当时很多业内人都觉得,这个棋盘已经定了:通义退幕后、夸克当入口、故事讲完整了。

当然,当时觉得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是当集团给一款产品重新赋位时,对掌舵者来说永远是双刃剑。表面看是捷径、资源、入口、舞台,但AI这种题材,看着是风口,踩上去才知道是悬崖边跑步。

跑出来,那是集团战略前瞻阿里抓住了下一代入口。跑不出来,口径会瞬间切换成不是战略问题,是你执行不行。

而如今,预想不到的事情还真发生了,千问重新被推回前台不仅不是结束,反而像是把棋盘重新洗了一遍。这就有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当通义换皮复活、千问重新站C端入口,夸克的定位还稳吗?那吴嘉,又该怎样下这步棋?

02 让阿里按下加速键的,可能是豆包

此前夸克被正式抬为阿里AI To C的主入口后,也出现了一些应激反应。最典型的是AI化过猛自从升级成AI超级框之后,无论App还是Web端,用户每次搜索都必须先等待一轮深思熟虑的AI回答,然后才能看到传统搜索结果。

问题很简单:并不是所有搜索都需要思考。强行把所有信息入口变成对话式交互,本质上违背了搜索的初衷快、准、省操作。不过话说回来,新旧范式切换期出现这种阵痛很常见,不至于算战略级事故。

但阿里这次的反应,却明显比以往更急、更敏感。

如果只看产品层面,可以理解为阿里内部对AI入口权属、业务边界重新定义。但把视野拉宽,会发现一个更关键的变量豆包。

最近越来越多用户发现:在豆包里随便聊聊护肤、家电、旅游路线,如果关闭深度思考,答案里会直接出现抖音商城商品卡片。不是链接,是可点击购买的交易入口。

豆包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豆包已接入一些结构化的电商信息,主要是为了让豆包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质量更好,提高用户满意度。

但显然,豆包已经开始把AI从工具做到生意里去了。豆包月活1.5亿+,用户问一个护肤、选个家电,回复里就能出现抖音商城的商品卡,背后接的是商城、本地生活、团购一整套交易链路。

对行业来说,这标志着一件更大的变化:AI不再是问答产品,而是新的内容入口、新的推荐系统,甚至是新的电商入口。

这个趋势对阿里意味着什么,不需要解释太多。入口之争重新改写,阿里当然要重新上桌。而夸克受限于原来的产品心智,不足以或者不应该充当这个新角色。这么说千问回归,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就是不能把AI的C端入口让给对手,更不能看着别人把生意链路跑通。

当然,电商只是压在阿里背上的那根最直观的杠杆,但不是全部原因。另外的信号可能是阿里终于意识到,这个市场不是把现有应用挂上AI标签就能赢的。

豆包的增长给行业上了一课:不依附旧入口、不靠已有场景嫁接,从0到亿级用户照样可以跑得起来。这说明C端AI不是红海,而是还没定输赢的新入口博弈。

尤其是这段时间,看到豆包不断蚕食其他App的功能边界(例如p图),本来属于不同应用的场景,正在被模型统一接管。当能力和场景融合到一个入口时,应用这个概念本身都在变形。

对比通义,豆包早已嵌入在抖音生态中,从抖音一键登录到文案直发抖音,流量入口与内容理解形成了豆包的C端站位。

此前,有大模型用户对「市象」表示,性能和用户体验难以两全,通义的定位是要冲击开源AI产品榜单,在开源模型领域的排名足够顶尖,在专业办公领域有优势,但对内部淘宝、支付宝等产品的打通不够,目前看不到落地迹象。

接下来,就看阿里,是补课,还是改写牌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